海安中学校史上的同盟会会员鲍勤士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于东京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创立初期,参与同盟会的只有几百人,不少是留学海外的学生。后来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前身——紫石中学执教语文的鲍勤士,就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
少年心事当拏云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是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她的前身为"海安私立紫石中学",1939年秋由先后两次就任江苏省省长的韩国钧(字紫石)先生创办。鲍勤士在奔赴海安,执教紫石中学之前,有着一段不凡的经历。
勤士是鲍贵藻的字,他又字芹士,号岛公。清同治六年(1867年),鲍勤士生于仪征一中医之家。根据族谱,他的先祖据说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的鲍照,春秋时以“管鲍之交”闻名天下的鲍叔牙。1883年(光绪9年),鲁迅才两周岁, 国学大师、一代儒宗马一浮刚出生,鲍勤士已考中秀才,由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深造,为廪、贡生。这一年,他才16岁,已被人们誉为“真州神童”。
杜荀鹤咏《小松》曰:“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就像一株小松,“出蓬蒿”后,鲍勤士仍然不辍学习,1902年,日本教育家嘉纳嘉纳治五郎创办了私立弘文学院,校址位于东京牛込区西五轩町三十四番地。弘文学院,又叫宏文学院,她是日本最早专门接受中国公派留学生的学校。当时,正值中国近代第一次留学热,她迎来了一大批远道而来的青年志士。与孙中山并称 “孙黄”的民主革命家黄兴,以《猛回头》《警世钟》震动天下的陈天华,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张澜,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以及国学大师陈寅恪、地质学家李四光,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包括鲍勤士都是这时进入弘文学院学习的。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根据《鲁迅生平著译简表》可知,鲁迅是在1902年4月30日,入东京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学习的,时年22岁。鲍勤士已经30多了,仍然不堕青云之志,他比鲁迅稍后,也进入了弘文学院。他读的是师范科、博物专修科、警务科。1906年,即同盟会成立的第2年,鲍贵藻加入了同盟会,他以清咨议局议员的合法身份从事地下活动,做组织发展工作。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鲍勤士与孙中山同在南京国民党支部,鲍勤士任南京支部交际员,兼任江苏省参议会副议长。
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的著名作家袁鹰,读中学时是鲍勤士的得意门生。多年后,袁鹰在《怀念恩师鲍老先生》(见《世纪》2008年4期)中写道:“1913年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凯派人刺杀,鲍勤士先生愤然动议弹劾江苏省警察厅长(当时上海属江苏省),触怒了权贵,反遭诬蔑排斥。又因响应孙中山先生护法运动,拒绝军阀钱财贿赂,目赌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于是离开政坛”。
咬定青山不放松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弘文学院的留学生在学成归国后,主要有两大流向,一是大批留学生参加了革命活动,二是大批留学生活跃于教育界。总体看,这些留学生在中国各界百多年的历史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鲍勤士在政坛遇挫后,决意献身教育事业。
志在杏坛育桃李,咬定青山不放松。鲍勤士咬定的“青山”就是当一名好教师,教育救国。袁鹰担任过《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主持党报的文艺宣传工作。他在《怀念恩师鲍老先生》中写道:“他手捧讲义、粉笔,以仙风道骨的丰姿走进教室,刚在讲台前站定,就使我们这班刚刚踏进高中课堂的小青年肃然起敬。过去初中老师也有许多是穿长衫的,但在长衫外面加一件马褂,却是绝无仅有,这在车水马龙繁华的上海南京路上也尤为难得。那时他已年逾古稀,是中年教师群中的长者,我们学生不由得都在称‘先生’之前特加一个‘老’字,尊称鲍老先生。”
1941年春,海安第二次沦陷,紫石中学被迫停办。“1942年春,‘联抗’司令员黄逸峰积极支持地方人士,搬出埋伏起来的桌椅教具,借用王家庄大士庵的房屋为校舍,恢复1939年春创建的紫石中学。学校所用经费全由‘联抗’司令部供给。黄逸峰特邀泰县蒋垛的知识分子孟心平为校长,李剑青为教导主任,并聘请仪征的高龄名士鲍芹士为教师。1942年3月12日开学上课。学校除初中一、二、三级外,还有高一和简师各一个班。”(见《“联抗”四年》。学林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第47页)。
鲍勤士来紫石中学任教,是因为当时上海早已沦陷,他不愿在敌伪管制下的学校教书,决心离沪。恰好紫石中学恢复,缺少教师。苏北“联抗”司令黄逸峰邀请他和李剑青、孟心平等一批仁人志士到紫石中学任教。鲍勤士欣然前来,执教初中语文。鲍氏后人鲍阳明在《叔祖鲍勤士二三事》中写道:“岛公应聘紫石中学启程时,曾雇用独轮小车九辆,其中用于装运书箱的即达八辆之多。在十六只大柳条套色箱中,有自学用书,有教学用书,有《小知不足斋》诗文集手稿及续编。在从扬州至泰州长达七十二里之旅途中,有车工问:‘这书何用?’岛公回答说:‘这些书都是我这学期要看的与教书时必用的书。’”(见《仪征文史资料》 第6辑)当时,鲍勤士已是76岁的老人,从扬州至海安,交通不便,旅途艰险。他带了一箱衣物,书籍却整整装了8箱,这些书,他还“必看”“必用”,其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抗战时期的紫石中学,条件极其艰难。学生没有课本,鲍勤士就自编教材。许映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委农工部处长,他在紫石中学读书时,有一学期,许映光的语文教师正是鲍勤士。他在《鲍勤士老先生在紫中》一文中回忆道:“他身材不高,蓄长须,着古装,谦恭有礼,平易近人,深得师生敬重。鲍老先生教学极为认真,所选授诗词古文,既重风格文采,更重思想内容,其中有韩紫老的诗作多首(当时,联抗地区没有统一的语文课本,我校的语文教材都是由主讲老师选定后临时刻印的讲义)。他讲课细致深入,力求使学生能通晓其要义,赏析其文理,并选择学生中较好的文章示范交流。他在课堂表扬过高一班储天锡学骈文有长进,勉励他继续努力。他批改作文也十分尽心,勾勾划划,圈圈点点,文后都加评语,并盖上‘岛公’长方形朱文印章。如王泽一篇描写月色的散文,化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波澜不惊’、‘静影沉壁’数语,博得他的好评,在文后批了‘不着痕迹,浑若天成’八个字。鲍老的教学精神,同学们深深敬佩。”(见《仪征文史资料》第6辑)
曾任扬州市一届人大常委,扬州市九三学社副主委的李剑青,1942年在紫石中学任教导主任,他回忆道:“说来也有一点儿缘份,日寇发起大东亚战争,占据了租界,不久日军要租界上的学校向它登记.我不愿做敌伪管制下的学校教师,决心离沪,这时在上海的南通中学教务主任孟心平先生与我相约,同回苏北联抗地区紫石中学,校址在海安西北乡王家庄。我建议请鲍老同去,孟笑谓亦已约好,鲍老已欣然同意。我更是高兴,又能和鲍老在一起工作了。”(见《仪征文史资料》第6辑《我所知道的鲍勤士老先生》)
在王家庄,李剑青与鲍勤士住在一座庙宇里,两人同处一室。平时闲谈,李剑青常向鲍老请教一些问题。据李剑青回忆,有一次,他问起鲍老省扬中有一块匾额,上写“环桥观睹”不知如何理解。鲍老告诉他:当年周文王在桥上讲学,环桥观睹者数百人……鲍贵藻的解答让李剑青迷惑顿解,十分佩服。从闲谈中,李剑青还得知,鲍老的老伴、儿子、媳妇已先后辞世,剩下他孤身一人来到海安执教。说起亲人,鲍老常常泪流满面。李剑青劝他:子女不在了,这么多学生也就是自己的子女呀。实际上,鲍老已经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子女。学生离开时,鲍老会向他们赠送一张自己的半身照,并写上“某某贤契惠存,鲍贵藻敬赠”字样,还盖上印章。有一名叫何叔畲的学生毕业时,鲍老以诗为赠言:“丈夫当有四方志,游子宁忘慈母心?记否临行缝密密,春晖芳草细沉吟。”赠言有勉励,有谆谆告诫,俨然是父辈长者的身份。
赢得生前身后名
1943年,驻扎在曲塘的汪伪部队对王家庄进行扫荡,“联抗”向东北方移动,紫石中学也随之迁移。为避战乱,鲍勤士去了泰县第四联中。值得称道的是:1943年春,驻姜堰伪军秦师长手下的余参谋长多次来鲍勤士住处,一再进行拉拢、利诱,让他放弃教书,到秦师长手下任职,鲍勤士毅然拒绝了,保持了中华民族之浩然正气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鲍勤士去了扬州中学。1949年,在苏北行署领导的关心下,他在扬州中学退休,时年83岁。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2年12月20日,在仪征县各界人民声援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的群众大会上,鲍勤士不顾高龄体衰,登台大声呼吁父老乡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因激愤过度,当晚力竭虚脱,抢救无效,终年八十六岁。
2004年10月,鲍崇明在《鲍氏文苑》总第6期发表《一代师表鲍勤士》,文中说:“他老人家博学善文,诗词歌赋碑铭序跋兼擅,亦重白话文。藏书万卷,辛亥革命后,与蔡元培先生过从甚密,他是‘蔡元培祭总理文’的作者”“他常以国民党元老的特殊身份,关爱保护进步学生。”
今去仪征市,在鲍氏祖茔之地有多块墓碑,其中有一篇碑记写道:“一九三三年一天,江上青进城在卫市口发表街头演说抨击时弊,宣传抗日救亡,被警察抓走,其舅母朱氏上街买菜,见此情形,赶紧回家告诉夫君,鲍恩承随即去公安局将江上青保出,并亲自送其去泗源沟船,脱离险境。” 江上青是江泽民的养父,其母亲是鲍雪樵的女儿,鲍勤士的侄女。鲍勤士大概不会想到,他侄女的孙子后来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
鲍勤士博学善文,诗词歌赋,碑铭序跋兼擅,主要著作有《小知不足斋文存、诗存》(四卷及续编)《文字学》《文体通释》《国学概论》《国学常识》《经济学纲要》《杂著》《联语》等。他一生读书、教书、写书孜孜不倦,家中书屋藏书近万卷,过世后,嗣子鲍天民遵嘱将所有的藏书并上述著作的全部手稿、字画、房产献给了政府。
小草被人歌唱,在于它奉献一片新绿却不求索取;青松被人赞美,在于它正直挺拔却不择地势;蜡烛被人传颂,在于它燃尽自己却给别人带来光明。他们都是奉献者,鲍勤士也是奉献者,他在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份为人讴歌的价值。仪征鲍勤士纪念亭里面有块石碑,铭曰“如金之铿如玉之玱先生雅言至大至刚春风化雨桃李其昌永怀述勉情悠韵长”。亭内还有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博士论文导师厉以宁的题石额,及两副对联:“须发皤然情趣盎然正气浩然;言语妙矣涵义高矣感人深矣。” “国学泰斗安贫乐道面临小撮倭奸坚贞怒目横眉一身正气 ;教坛楷模博古通今手育万千桃李朝暮呕心沥血百世流芳。”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鲍勤士经历了我国近百年来民主革命的全过程,并曾亲身参与,又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堪称民主革命先驱和一代师表。他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史上留下的一页,是不会被人们遗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