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紫中的三位老师
忆紫中的三位老师
夏俊山整理
我①曾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前身一一紫中学习和工作过5个年头,那正是我踏上革命道路成长为共产党人的关键阶段。回忆这段历程,便十分怀念和感激当年教诲和引导我成长进步的几位革命老师。他们是:贝岳南同志,广东人,是新四军的优秀文化新闻工作干部。1942年秋从联抗报社调到紫石中学初中部任语文教师,是党在紫石中学的第一位负责人,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李蜀芝同志,江苏南通人,国文书法都很有造诣。也由联抗分社来紫石中学简易师范部任语文教员。是在生活上关怀照顾我有戚谊的同乡长辈;孙石灵同志,江苏灌云人②,是30年代参加党和“左联”的革命作家。当时在主持联抗文艺刊物《拓荒者》的编辑出版工作,后来任成达中学校长和成达与紫中合并后的紫石联中校长。他先是我们的哲学启蒙老师,后是间接领导我的上级。这三位老师当年教育训导我的言行,至今历历在目,永志难忘。下面忆及的几件往事,可以看出当年少不更事,幼稚无知的我在革命道路上学步的时候,是多么步履蹒跚,举步艰难,而这几位老师又是怎么热情严肃地来支持扶掖,引导匡正,使我走向坚定正确的道路上来的。
立 足 的 根 基
1942年我刚来联抗部队,便和两位同志被派来参加紫石中学的高中入学考试,我被录取入学。为了表现自己,在第一次作文时,我就写了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读后感。不料,受到在联抗工作的长辈张泳、张建新同志“锋芒毕露,脱离群众”的批评。我心有不服,在和贝岳南老师交谈中流露出来。他说他也赞成这个批评。他在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我们的任务后,对我诚挚地说:你要在同学中发挥作用,
不能光靠政治热情,还要有好的学习成绩,才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品学兼优,是你立足的根基,发展的条件。否则,不可能成为学生头头。从此,我注意约束自己,老老实实当学生了。在紫中读高中,对我来说,真是艰苦的劳动。因为我实际上只读完初一,另外补习过代数与几何。当时紫中很重视英语教学,入学考试还要作一篇“The summer night ” (夏夜)的英文作文。所学课程有《范氏大代数》、《勃台物理》、《勃康化学》,用的都是原文书,老师讲授用英语。当时我真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苦读,徐家磨坊炮楼上的灯光常常伴我到凌晨。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期中考试几门主课都取得93分以上的成绩。同时在贝岳南等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唱歌,演剧、讲座等活动。很快便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支持,不到半年,便当选上校学生自治会主席。开始了宣传同学,组织同学的工作,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两 张 题 签
当年,紫石中学的国文课没有现成课本,由老师自选范文印发讲义。我对国文课颇感兴趣,不但爱好新文学,也很喜欢古文,对诗词曲赋也有涉猎。真是兼收并蓄,广泛爱好,还把两个学期的讲义汇订成册,准备珍藏。由于我喜爱李蜀芝老师的书法,请他题签。待我取回时,他已经在一本讲义上题了“去芜取菁”,另一本写的是“撷其精华”。细细领会揣摩,开始印导我对精华与糟粕、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等关系进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了“一分为二”这一后来才明确提出的著名观点。
难能可贵的实事求是
1946年春,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准备发动内战,正遣兵调将,秣马厉兵。特务也蠢蠢而动,进行配合。我方理所当然地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以保卫和平,保卫解放区。在斗争中,怎样才能做到不放过坏人,不冤枉好人,光凭革命热情不够,还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负责的精神。一天夜间,紫石县政府文教科邓科长匆匆来到学校,说是借书,实际上是通知我,学校许老师(系许霁英先生“文革”中已被迫害致死)涉及特嫌,明晨公安局将予以拘留申查。我吓了一跳,因为这位老师是个热情、豪爽。很有正义感的学者,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他有政治问题。但我没说什么就送邓科长走了。许老师当时和孙石灵校长同住庄海安镇西街河南,当夜来不及报告孙校长,同时也不方便。第二天早晨上班前,果然这位先生被拘捕了。
这天,石灵老师同我作了一次长谈。他问我知道不知道捕人的消息,知道后为什么没有向他报告?我坦诚地向他说明了全部过程。并且讲清了我不了解案情,支部现没有掌握许老师的政治问题,更没有反映过他的情况。孙石灵老师在紫石联合高中给我们开过社会科学常识课。采用《大众哲学》那样深入浅出就事论理的方式,讲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武装我们头脑的启蒙老师。从1945年春起,我又先后在成达中学和紫石联中,在他的领导下任生活指导。在党组织内部,我是支部书记。对于他为人的严格,稳健和刚强是素所敬佩的。
这时他对我指出:许老师他最熟悉,也最了解。这个人太重感情,太讲义气,社会来往较多,但不会有政治问题。作为基层党组织,对人的政治生命一定要负责。既然我们都共同认为许老师不会有问题,就应积极反映情况,昨夜就应该向邓科长说明我们平时所了解的情况。经过商量,我们两人就分别向有关部门据实反映情况,陈述意见。不久,经过公安局审查清楚,确实是由于许老师同国统的朋友学生联系来往所产生的误会,很快就回校继续工作了。这件事情的前前后后,使我懂得了:平时讲实事求是比较容易做到。在特殊条件下坚持实事求是颇为不易。必须据理力争,那就很需要一点无私无畏的精神了。
以上一些片断,只不过是一组小小镜头,只不过是流向历史长河的一串小水珠,但它记录了那个时期革命师生的赤忱感情,反射出了彩虹般的光辉。如今贝岳南、孙石灵两位老师早已作古,但他们的教诲,言犹在耳,铭记心头。蜀芝老师年过8旬,为文教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仍然志而弥坚,继续为文化教育、革命文物、培育四有新人发挥余热,贡献力量。他们几位永远是我敬爱的老师,我也永远要做一个被他们认为合格的学生。
【注释】①这里“我”指王泽。44届紫石中学毕业生,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本文系根据其回忆文章整理。
②石灵原名孙大珂,别号奇玉,石灵是笔名,1909年生于盐城响水。学生时代经惠浴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去世,著有《石灵选集》。详见《海中校史上的作家校长》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