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将军楼”红色课程基地筹建研讨会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1月7日下午,我校邀请老校长储有杰,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翟厚才,市老区开发促进会领导田友峦、陈强,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吉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原馆长陆大同,市文联原副主席张贵驰,市史志工委副主任唐仲荣等海安红色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来校,共商如何充分发掘我校校史中的红色资源,筹建以“将军楼”为依托的红色课程基地。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吕建,副校长杨斌、董裕华及相关处室同志参与研讨。
吕建校长带领与会专家实地查看了“将军楼”复建工程现场,并介绍了依托“将军楼”的复建,打造红色课程基地,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心。吕校长还就“将军楼”建成后的展陈设计思路向与会专家做了简要介绍。
设计人员介绍了“将军楼”内部装修的布局思路及策展的初步设想,并进行了效果展示。
在前期资料搜集整合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就“将军楼”展陈设计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并对我校校史中的红色印记进行了认真梳理。他们认为,海安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83年的办学历史中有着众多光辉的红色历史时刻,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1940年10月,新四军移师江北进驻海安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就设在海安中学校内的东寺大殿(广福教院)内。
2. 1940年,粟裕将军在“将军楼”中主要完成了三项重要工作:一是拟写了黄桥战役经验总结并电告中央;二是对新四军部队进行重新布局;三是对苏中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安排。
3. 海安中学校史上革命先贤人物辈出:学校创始人韩国钧是“民族抗战之楷模”;民主革命先驱、同盟会会员鲍勤士,新四军优秀的文化工作者贝岳南,参加过“五四”运动的“觉悟社”发起人管易文,左联作家孙石灵等爱国志士都先后在学校任教;著名爱国新闻工作者、政治家邹韬奋抗战期间来校讲学。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海安中学红色底蕴深厚,革命先贤辈出,依托“将军楼”打造红色课程基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对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培养时代新人意义重大,也切实可行,要尽快落实,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参与。
附:
“将军楼”简介
“将军楼”位于韩公馆后花园“息园”西北角(现海安中学校内),1923年由韩国钧的四儿子,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韩宝琨设计建造。此楼青砖红瓦,白色护栏,民国风格,设计精巧。1940年10月,黄桥战役胜利后,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东进移师海安,粟裕将军在这座小洋楼中住了两个月。海安老百姓亲切地称此楼为“将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