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德国研学系列之二 |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卡尔斯鲁厄
抵德第二天,探索卡尔斯鲁厄。
脚踩熹微的晨曦,追随野鸽的航迹,我们到了小城边陲的一家面包店。店面不大,却是一个延续了好几代的家族企业,在德国面包行业评选中屡获殊荣。接待我们的店主,非常自豪地介绍自己家族的传承与成就。沉郁的麦香悄悄占领了我的鼻腔,在店主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后,又迅速地“攻城略地”,拿下了我的口腔和胃部。
来到面包制作流水线前,店主耐心地讲解着制作面包那看似简单,实则繁琐的工序,我们敬佩于面包师凌晨一两点开始工作的辛劳,惊叹于德国面包烘焙艺术的精湛。最后我们几个还非常幸运地被挑选出来,和面包大师一起制作面包,足够我在同学面前嘚瑟几天了!
简单的午餐后,我们抵达卡鲁市政厅。坐在市民议员的席位上,我们和卡鲁市长进行了互动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我们了解了卡鲁的历史与现在。这是一座在德国占有重要政治地位的司法之都、科技之都、黑森林边缘独具一格的“扇城”、号称“全德国最安静的城市“。发现电磁波的赫兹、发明发动机的卡尔奔茨等等世界科学前驱者,皆成长和成名于此。会见之后,贴心的市长还为我们准备了些小礼物和果汁点心。礼尚往来,我们研学营也向市长献上了礼物。同学们还热情地邀请市长合影。
合影留念后,我们便沉浸在生机盎然的王宫花园中。随处的花草、戏水的野鸭、闲谈的人群,我们跋涉的疲惫顿时被轻松与惬意所替代。身旁时不时有人经过,摆手时的招呼,让路后的danke(谢谢),我们不禁惊讶于不同文明碰撞中的共鸣。文化的意义在于交流,打开那一扇窗,你会发现,这世界上除了眼前的青山绿水,还有远方的壮阔繁星。
——文字:高一13班 牛晟名
研学感悟节选:
初晨,阳光正明媚,虽经受时差的洗礼,可同学们的精力依旧充沛,对今日的活动充满期盼。
我们一行人刚来到当地一家有名的面包房,热情的店主便立即带领我们参观起来。进入室内,店主毫不吝啬地向我们展示家族的获奖证书,眼中满是自豪之色。无意中看到主人一家的合照,一家人坐在一起,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的孩子也对制作面包充满兴趣,如今正在面包房中帮忙。望着照片中他们的笑容,不由地感慨着他们对面包事业的钟情至深。
来到店员们工作的流水线,只见一位位神情专注的面包师傅在一台台机器间娴熟地工作着。店主说,他们的工作从凌晨2点就已经开始,但他们却早已习惯并十分享受这样的生活。随行导游向我们介绍道:在德国,大学并不是人们的唯一目标,他们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选择自己的职业,并为之专注一生。店主谈起面包时眼中泛起的光芒、师傅们工作时认真的神情久久萦绕在我脑海中。不禁陷入沉思,在生活中发现自身所好,长久躬耕其中,创造出人生价值,该是何等幸事!
午后时分,同学们来到市政厅,聆听卡鲁市长的讲话。起初,同学们都有些拘谨,与市长交流时也显得畏手畏脚。但市长亲切友善的笑容、循循善诱的发问、幽默风趣的话语渐渐平复了同学们紧张的心情,让我们积极参与了后续的互动。在市长的娓娓道来中,卡鲁市的历史文化等风貌如画卷般逐一展露在我们面前,带给同学们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之后我们行走在国立公园的美景之中,于鸟啼虫鸣间聆听生命之活力,于花草树木中体悟生活之美好。
汪国真有言:“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 今日的跋涉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知识,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我们也定能将今日所获运用于往后生活中,实现自我的进步与突破!
——高一11班 朱煜
去来南北几时休,人在光阴似箭流,在抵达德国后的第二天,埋藏于胸口深处的热情方兴未艾。
晨曦抛洒,悠悠落在了每一寸土地上。今日探索卡特斯鲁厄的路途中,来到了城交处的一家家族传承的面包店,接待我们的店主站在贴满奖状的墙前跟我们介绍着家族世代烘焙面包的历史与成就,热情与自豪弥漫在浓郁的面包香中,烤箱缓缓转动,将暖意更进一层。听上去简单易懂的工序与眼前一些自动操作的机器很容易让人忽略隐藏于其中的人工的精巧。而在有幸被挑选出来,参与和制作大师一起制作面包的实践后,眼前那一条“白油条”将内心的嘚瑟与成就感揉成一团,其中的奥妙不言而喻。
简单解决午饭后来到的是卡鲁市市政厅,有幸受到市长的会见,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市长以互动的轻松氛围向我们详尽介绍了卡鲁市的地理条件,历史文化,音乐科技、德国首个精英大学、完善的教育体系等等,还贴心地为我们准备了些小礼物和果汁点心。
最后我们来到卡鲁公园,这里的公园的规模之大,建筑的独特令我赞叹不已,在此处拍完集体照后公园的大门对我们敞开,自由的气息拂面而来,好不舒爽,好不惬意。疲惫被舒适替代,风景的魅力令人陶醉,不禁想置身于此间,流连而忘返。
——高一11 陈证予
凌晨两点钟,职业烘培师们来到面包房,开始准备新一天的温暖。面包房里令人心安的机器转动声,面包师们有条不紊、优雅熟练的动作,细节体现德国特色,缓慢亦是高效率。
德国的慢生活还体现在对职业的态度上,拥有一套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这里的孩子们在摸索中慢慢寻到自己的热爱,遵从内心,做出选择。
吸引我眼球还有卡鲁市政府办公厅,酱粉色的墙壁和淡粉色的花朵交相呼应,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呈现出一种出人意料的烂漫情调。来之前,我对德国还是古典的银质印象,严谨、斯文,但展板旁的小爱心,街头可爱的涂鸦,无不显示出这个国家的多样色彩。德国,不止银色。
午餐饮料、纸质杯、卡扣,没有塑料袋的垃圾桶,减少一切非必要性一次性用品,共享单车、垃圾分类、边边角角,真正从微小处落实了环保理念。来时就被告知这里的礼仪是不留剩食,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入乡随俗”,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餐盘里从未剩下食物,大巴上也不再有遗留的垃圾,参观、入住我们都安静而有序。将环保融入文化与文明,才能更有效地唤醒人们的内驱力,才能对环境真正做出贡献。
——高一13班 俞畅
传统与现代育有一子,那便是面包。
今天,我们去体验德国面包烘焙艺术,了解德国的主食文化。透过面包店的橱窗,流水线一览无余。泵机将面粉从地下室抽出,混合上预先设定的配料,在容器中混合搅拌 。到达预定时间 ,顶盖自动掀开 ,面包师撕下一团面 ,在手中拉扯一番,检查面团的劲道 。大概是达到了心中的预期 ,他拿起一张硬卡片 ,以一个弧形的方向分割面团 。每切割一下 便将一大团面扔到桌上 ,然后用手按压 ,揉搓,折叠 。面团变得整整齐齐,方方正正。
成形的面团被送往另一条流水线上,输出为一个个面包剂子。一位大师级的面包师双手搓揉,面包的形态逐渐形成,被送上一旁的传送带上,等待烘焙。
诞生于北欧新石器时代,蓬勃发展至今,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德国面包已有近3200种。它们和奔驰汽车一样,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它的成功发展,离不开严谨的工序,独特的秘方,更离不开前赴后继的年轻人。与部分国人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不同,德国人在职业规划上更注重对兴趣的追求。在店主对家族面包房的历史与如今成就的介绍中,我深切感受到因为对面包的热爱,能使这份事业在一个家族中代代相传,能使一位大学生在毕业后转行投入自己的所爱,也使德国面包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的同时保持活力。
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将就业、学校、专业排名、学科兴趣作为首要参考标准。但是不要忘了,在本科专业目录的792种专业外,还有插花、烘焙、机械修理等可以被纳入考虑范围。职业无贵贱之分,平等地看待各项职业是当今所缺的。所以,在人生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自己的内心,去聆听自己的声音,追索自己的兴趣。
——高一16班 刘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