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23级创新实验班南京科学营报道(六)
习习微风,拂过金陵城,为盛夏时节送来一份宜人的凉意。上午8时30分,海安中学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来到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党委书记顾永林,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无机化学教学团队负责人许冬冬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海安招生组组长季春红,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刘晋等学校领导以及志愿者团队在敬文广场迎接。
顾书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海中优秀学子搭建平台,为南师大与海中强强联手间筑起桥梁。
南师大随行的志愿者团队隆重欢迎海安学子。魏榕、陈浩宇、梅刘睿、崔桐芮、杨历等学长学姐与同学们交流在南师大的学习心得。
上午9时,同学们移步生命科学学院大楼,参观南师大珍稀动植物博物馆。甫一进门,同学们就为琳琅满目的动物标本所吸引。俯身林间的虎豹、昂首树下的驴马、展翅天空的鹰隼……这些定格于此的生命引得同学们时时惊叹与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展馆内的标本皆是由真实的动植物制造而成。
老师们为学生们讲解了相似物种之间的分类方法,以及导致江豚等生物濒危的原因。在感悟生命美好的同时,同学们也领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要义。
10时30分,学生们来到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报告厅,聆听来自化科院的许冬冬教授化学科普讲座,围绕有关渗透压的主题进行交流学习。
许教授介绍了有关化学能的定义、一系列计算公式以及在现实当中的应用。学生们认真听讲,深入思考。
许教授还告诉同学们要学习化学的理由: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科学理论发展。正如他所说,“生活中处处是化学,化学里处处是生活”。
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许教授一一解答,同学们收获满满。同学还收到了南师大的小玩偶“小南狮”。
南师大食堂,同学们享用学校精心准备的午餐,感受学校的餐饮文化。
窗外渐渐下起蒙蒙细雨,似与这座南京城无言的告别时的心境。
然雨露浇灌,方有桃李芬芳。愿前路繁花似锦,再相逢依然如故。
南京师范大学研学心得节选:
在南师大的生命与科学博物馆,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有呆萌可爱的松鼠,有森林之王老虎……构思巧妙,造型各异。在这里,我们感受各种生命的奇妙与伟大,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研学之旅虽已结束,但学习之路永无止境。愿我们以梦想之光,照成长之路;以信仰之名,立青年之志。在今后的学习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创新2班 曹知可
“笃学敏行”。“笃学”就是坚定不移、有目标的学习,是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的学习。“敏行”就是学了就做,做了再说,做的时候要有方法有思考,凡事总是要追求做的又快又好。所学到的能用起来,用的过程便在敏行了,我们应在生活中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社会中用,促进社会进步;在学科中用,推动学科理论发展。学而思,思而行,行而用,用而为国建业,为民谋福。
——创新2班 徐钰极
教授PPT上的两行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中处处有生活。”我们去研究一门学问,确实是从实践走向理论,再从理论走向实践。
午饭后,我们驱车离开了南师大,离开了南京,等待我们的将是崭新的高中生活。
——创新2班 吉信羽
众多千奇百怪的标本看得我眼花缭乱,其中,老师讲到江豚,提到一种江豚已灭绝,不禁想到如此繁多的生物界,如果不加以保护,那么物种只会越来越少,这对我们是一种警示,要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化学中的渗透压在应用到了生活中医疗,军事,能源等方方面面。生活中常见的腌花瓜,葡萄糖溶液的浓度,赶海抓蛙子等等,都运用到了渗透压,原来化学早已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它并不是远在天边的触不可及的星,而是尽在眼前温暖我们的火,渗透压还可以运用于创新领域,利用渗透压可以进行海水过滤的反渗透,解决我们一直以来的淡水资源问题,还可以利用渗透能来解决能源问题,化学原来也可以用于这么多尖端问题。化学,如此贴近生活的学科,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研学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求知的心不会停滞。高校的经历一定会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直至抵达心中的目标。
——创新2班 岳原葛
第一站便是生物博物馆,里面展示着各式各样的生物标本,大小不一。在这里,我看到了人类的进化史,由一开始的猴子到猿人、山顶洞人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样子,我感受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因会使用工具而生存下来。各类珍稀动植物标本都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命在我眼前跳过。可当我听到这些生物因为环境被破坏和人类的捕杀而数量锐减变成了濒危动物,心中不免一缕愁云升起,也让我更感受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创新1班 王敏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且轻吟这些语句,深感学校“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正是因为有南师大这样师范大学的培养,才有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创新1班 魏笑桐
迈入南师大,我们于书山之中寻宝,于学海之中拾贝,现实的桎梏,在这里将荡然无存。在这里,我们感受不到散漫,环绕于我们周边的只有学术的气息,弥漫于我们身心的只有知识的芬芳!穿行于校园林荫大道,漫步于幽静小道,往来人者,尽皆才子佳人,亦或是饱学宿儒。
——创新1班 吴岢繁
作为一个动物爱好者,南师大的稀有动植物博物馆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堂。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陈列其中,大部分都是我未见过的。苍鹰展开双翅,目光锐利,双脚作出一副将要离开地面的样子,似是将要腾空而起,去擒住目标猎物;海豹眼睛睁得大大的,目光澄澈,趴在地上似是在同人撒娇,真是可爱。
参观了稀有动物博物馆,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和动物一起幸福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
——创新1班 许译文
渗透压,这一知识点我们还是在生物课堂上稍有接触。本以为仅限于此,许教授却以此为切入点,将我们引上了化学的美妙旅途。出乎意料,渗透压早已应用到生活中储如医学、净水,乃至发电等方方面面。
反躬自问,我们为何没有注意到生活中的这些秘密呢?在生活中,创新知识用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促进社会的进步,更推动学科理论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会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在实践中丰富经验,掌握技能。
——创新1班 顾何毅
研学旅行到了最后一站——南师大。在“生活中的渗透压”讲座中,我们对化学的“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了解了渗透作用在生活中的各种运用以及科学研究的价值,受益匪浅。南师大的研学之旅让我懂得了学习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从生活中汲取智慧,用知识解释生活,才能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创新1班 刘景远
今天是研学之旅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一个个生命标本呈现在我眼前,一尊尊森林霸主被定格在标本橱里。生命的神秘让我惊叹难忘,但最令我受益无穷的还是徐东东教授给我们带来的化学与生活。
渗透压,一个平平无奇的化学知识,但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正如徐老师所问:“我们为什么学习化学?”为社会,为生活,为学科。虽然以我们初中知识的水平,很难为社会作出太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我观之,在以后高中的紧张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应当有这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学以致用,在生活中提升自我。
——创新1班 韩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