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23级创新实验班南京科学营报道(五)
6月23日上午,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教授、电子工程系主任、海中校友洪弘,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海中科创(机器人)校外导师樊卫华,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王渤,招生办公室主任韶阿俊,材料学院办公室主任、海安招生组组长、海中校友邵军华,自动化学院团委副书记韩啸等领导带领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校门口迎接海安中学2023级创新班的师生。
上午8时30分,满怀憧憬的学生们来到久负盛名的国防七子之一的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山下,明城墙边,大师辈出,俊采星驰。这所校园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这些年轻学子的好奇之心。
兵器博物馆楼前,同学们拍照留念。南理工“团结 献身 求是 创新”的校训也烙印在同学们的心里。
序步校史馆。学子们感受到了南理工由革命年代一路走来,在战火硝烟中淬炼出的厚重底色。墙上悬挂的一个个名字,一张张照片,就是最生动的历史。跨越战火纷飞,投身国防教育,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些先辈的事迹感动着年轻的学子。
踏入兵器博物馆,一饱眼福,欣赏各式枪支。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老式的榴弹炮肃穆而立,虽已从军中退役,但大战留下的战火瘢痕却是那个时代最光荣的勋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服役于部队近60年的59式坦克依旧昂首,见证了共和国一路成长的同时,依然在西北大漠默默守护着脚下令人热爱的土地。所谓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我们相信,在这满怀敬意的参访众人里,定然有未来创造新时代无上强兵的杰出国防工程师。
继续前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聆听了每一支轻武器背后令人动容的英雄往事。在聆听中,学生们了解了“歪把子” “三八大盖”等枪械称谓的由来,体会到了老一辈抗日先烈“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参观完毕后,同学们集合在兵工之鼎旁再度合影留念。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工鼎盛,基业长雄。南理工的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A+学科,兵器专业稳居全国第一。相信此刻,无数学子已立下“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之志,努力学习,勇毅笃行,为祖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上午10时,学生们来到工程训练中心,参观电子工艺以及金属工艺实习教室,观察数控车间设备运作。同学们深度参与,体验了3D打印飞行器零部件,并在电脑中模拟了无人机飞行操控。
11时许,学生们移步户外,漫步校园,曲塘潋滟,碧草如茵,惠风和畅,佳木葱茏。虽然南理工名扬海内的二月兰早已过了花期,但林地间团团簇簇的三叶草仍尽显生命的灵动与美好。风景优美,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从火炮军备转向幽静绿野,学子们三五成群,笑论古今,似乎也感悟到了国防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独特心境。
中午12时,海安学子有序走进南理工食堂,体验南理工的饮食文化。
邵军华主任作为从海中毕业的老校友,以学长的身份给予了大家殷切嘱托:“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我们海安最优秀的学生,海中给大家提供了优秀的平台,从你们进入高中伊始,就带大家到南京各大名校参观学习、拓展视野,尽早地了解学科专业,有助于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明确职业生涯和学习生涯目标,立报国志、圆强国梦。我想跟大家分享四个词:知理、重学、爱校、归零,做一个明白事理、探究真理的人;做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做一个热爱海中、尊敬师长的人;做一个善于归零、谦虚平和的人。祝福大家在母校海中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汲取智慧的力量,前程似锦!未来一定可期!”
南理工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A类学科,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青、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一流师资。今天,来自自动化工程团队的樊卫华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科幻照进现实”的生动讲座。同学们了解了机器人的诞生与发展故事。记里鼓车和木牛流马体现了劳动人民与杰出先贤的无上智慧。有鉴于当下人工智能的热潮,樊老师还特别说明了AI的起源历史、定义之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同学们不仅认识到了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农业劳作、餐娱服务、医疗手术,乃至行星探索中的实际应用,也考虑了其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潜在问题。讲座让大家思索职业方向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辩证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午3时30分左右,同学们难掩兴奋之情,来到了鼎新楼,参访自动化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在实验室中操作写字机器人。敲击键盘,移动鼠标,机器人便能写出或笔锋刚劲或飘逸灵动的语句。虽无挥毫泼墨的潇洒意境,却也尽显高科技带来的新潮震撼。
除了之前的写字机器人外,轨迹自动车、智能键盘等都让同学们叹为观止,在羡慕前辈学子高超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同学们也默默立下誓言:与骐骥亢轭而行,同鸿鹄比翼齐飞。
日薄西山,芳草连天。傍晚5时许,同学们乘上大巴,前往餐厅。恰逢魏笑桐和韩增翼同学生日,随行老师悄悄为两位小寿星准备了生日蛋糕。一岁一礼,幸福一生,别开生面的生日祝福让两位同学终身难忘,也彰显了海中人的人文关怀。
兰海芬芳,涵养包容并蓄;杉林挺立,成就志向风骨。南理工之行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之心与使命担当。星河灿烂,海中人仰望苍穹;大地广袤,海中人守望原野;海底无垠,海中人情寄深蓝。虽征途漫漫,但海中人必将砥砺前行。
南京理工大学研学心得节选:
今天我游学参观了南京理工大学,家国情怀在心中肆意荡漾。
上午刚进校门就看见“团结、献身、求是、创新”八字校训,充分概括了南理工学子和老师们的品质,我心中蓦地映出一幅画面:在洁白的实验室里,一位和蔼可亲的老教授身边围了一群年轻的学生,他们眼睛紧紧盯着眼前精密的仪器,生怕错过什么似的………
参观校史馆,心中不免感叹,这又是一所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做出卓越贡献的老校。南理工建校于1953年,建校的直接原因是:艰苦卓绝的三年抗美援朝战争让工业落后的中国深刻知晓了发展国防工程的重要性,于是南理工大的前身诞生了,后经多次更名确定了现在的校名。
缓缓转过校史馆,心中想起了一句老话“弱国无外交”,我想:弱国没有的,可能不只是外交。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华民族丢掉的,不仅仅是尊严,还有自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危机重重,中国人民失去了自信。
但是时代在发展,中华民族日益壮大,西方列强在港口拉一门大炮就可以占领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可上九天揽月,亦可下五洋捉鳖。载人航空、国防重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曙光。
我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自然是离不开这些“南理工人”,就让我们向他们送上最诚挚的敬意!
——创新2班 徐梅勇
今晚是游学的最后一夜,收拾好行李,我提起笔,有千万般心绪,待我理清,慢慢用文字讲述给你听。
上午至兵器博物馆参观,随着讲解员细致生动的讲解,我好像被拉回到那个硝烟纷飞的年代,森严的大炮一架架矗立着,深绿色的炮管仿佛吞吐着轰鸣的炮声、枪弹声、人们无助的悲号。我不自禁伸出手,想触碰那个时代,就在咫尺间我被一种难言的情绪扼住了喉咙,是悲伤吗?是恐惧吗?是同情吗?又或许是敬畏。
仅一瞬间,我回过了神,我理解了兵器存在的意义,它们带来了纷飞的战火,可在“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在,也正是它们守护了我们。南理,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课。
下午听了教授的讲座,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碰撞令我惊异,亲手操作机械臂抓取更是趣味十足,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机械臂会如此听话呢?看来我还需进一步学习。
学长们的研究室更是令我大开眼界,满眼的电路板、半成品、工具令我眼花,在听说学长们每天学习、实验,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后,我被震撼到了。不过,若是没有他们这种拼命向前的精神,那满墙的奖杯奖章又从何而来?为南理人点赞!
轻轻搁下笔,望向窗外,晚霞交织着,好像写意大师信手泼墨而成,自然中又透出迷人的美。今日在南理的记忆定如这晚霞,在我的心中永放着绮丽的光。
——创新2班 张子涵
此行记忆最深的莫过于校训“团结,献身,求是,创新”。“将科技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是今天讲座的主题,亦是对我们欣欣向荣的少年们的殷切期望。报效国家,赤心忠胆,此生无悔。以少年之肩,挑国之重担,兴我中华,振我华夏。我们,始终在路上!
——创新1班 吴岢繁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兵器博物馆,昔日战场上,将士们浴血奋战,用青春与坚守抵御外敌,为我国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下午,樊教授以“自动化”为课题向我们展开了一场极其精彩的讲座,阐述了“科技领航”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既要有一腔报国热血,更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创新1班 周可
“盛世中华,思源致远”观兵器博物馆,看到了世界大战时的许多兵器,也看到了不少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枪炮等,在感慨中国人智慧并为之自豪的同时,也警示着自己不能贪图享乐,要明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因此我们也应努力学习,积极为祖国作出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努力学习,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积极奉献。
——创新1班 杨雅童
今天,我们来到了南京理工大学。这所历史悠久的名校,以兵器博物馆吸引了我的第一束目光,从步枪手枪,到坦克大炮,对我来说,博物馆中陈列的武器无一不是新奇的。面对庞然大物,我感受到来自它们的压迫感,战争的沉重感笼罩了我。
在一个子弹的展柜前,我久久驻足,各式各样的子弹就这样呈现在了我的面前,比如常听闻的烟雾弹、麻醉弹、催泪弹,还有球形的用作练习弹的BB弹等。印象最深的是穿甲燃烧弹,光看名字就可猜出它的特点:可以击穿盔甲,并持续燃烧。我都能想象出中弹人的痛苦,那惨叫声都似乎在耳畔响了起来。我不禁感叹:战争是多么残酷!
参观博物馆,我在感叹祖国军事实力增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才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
——创新1班 许译文
今天我们来到了研学第五站——南理工
进入南理工,令人震撼的军事博物馆吸引了我的注意,一股浓浓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希望在伟大的民族复兴路上,将我国的军事力量做大做强,其间更离不开我们青少年的努力。
下午的体验活动更是令我记忆犹新。我将机械臂调试完,成功地将自己的名字写了出来。我还看了学长自己制作的代码和小键盘,虽然我并没有接触过这些,可心中一直有一个“编程梦”。而为了圆梦,我在高中一定要好好学理科,在这里记下,防止忘记!
今天还在南理工遇到一位与父辈同龄的“学长”,心里很有感触,我们走到何处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海中人。
——创新1班 许矜萱
空气中满是闷热,但抵挡不住我们澎湃的热情。今天,我们满怀期待来到了南京理工大学。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若想破局,则必须积极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南理工的八字校训“团结、献身、求是、创新”就体现了强国理念,并且全校师生也都是这样践行的,我认为,这种爱国精神是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前提,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
南理工一行,让我充分认识到要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将个人理想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努力搭建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应在于行动。
——创新1班 周旭
今日,我们来到了我国国防七子之一的南京理工大学。
军事博物馆整体呈圆形,里面有许多现代化的武器枪械,展示我国兵器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里面的枪械琳琅满目,大炮屹然矗立。这是无数学子和科研人员日夜奋斗的结果,这是他们在青春中谱写的人生篇章。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中国人上下五千年所传承之珍宝,正因此才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明天,我们便要回家了,心中意犹未尽,只恨时光年华易逝。此次游学受益匪浅,也激励了我向前奔跑,为自己、为海中增光添彩。
——创新1班 杨昊睿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武器博物馆。刚踏进馆门,一股金属所独有的味道扑面而来。我们首先参观了南理工校史馆,感受了这所大学的历史底蕴。这所被誉为“国防七子”之一的高等院校,深深震撼了我,我惊叹于前辈先贤的无私奉献,也钦佩这一代代求是创新的南理人,感慨武器制造的精巧微妙。
吃完午餐后,樊教授为我们讲述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先例——索菲亚。我先前也有所听闻,但远没有教授讲得详细。听完教授的汇报,我深深感受到科技发展之迅猛,也知道了人类要合理应用科技这把双刃剑,一定要使科技发展与人类的掌控力相结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创新2班 储吕聪
一次面对面交流中,一位学生问丁肇中教授关于发展方向的问题。“不知道。”丁肇中教授是这么回答的,“未来是很难预测的。”今天在南京理工大学,我对此深有体会。
从一项科学研究来说,未来难以预料。以机器人为例,由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即记忆重复动作、不能适应环境一类,到感知机器人,即感应外界环境、初步具备感知反馈控制能动一类,到如今的机器人,数千年前的原始人类自然不可能预想到如今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文明生活。所以未来的难以预料,或许是一种魅力,它告诉我们未来可以丰富到难以想象。
从个人角度而言,未来难以预料。南理工的一位学长告诉我们,这间实验室中除了他自己,其他人在高中都没有计算机基础。学长们在高中的书海里漫游时会想到自己选了这个专业,就读于这所大学吗?或许不会。
未来的路怎样走?带着好奇,又常常伴着对未来迷茫的恐惧。把握未来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这也是努力的意义,努力是为了忘却对未来的恐想,尽管无法彻底消除,但在走向未来时,人生的价值自然就得到了实现。
——创新1班 黄瑞东
“以人为本,厚德博学”是它的办学理念,“进德修业,志道鼎新”是它的校训,“团结、献身、求是、创新”是它的校风,它就是南京理工大学。作为国防七子、兵工七子之一,南理工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它的师生真正做到了顶天立地做学问、厚德立身育英才。
——创新1班 林辰
解说员哥哥用着风趣幽默的语言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武器的作用以及历史,看着这些武器,内心无比激动与幸福。当我听到了唐教授发明了数十年前的99式迫击炮至今仍位列世界第一,且法国运用了当代各种尖端科技却仍无法将其超越时,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与自豪,那是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是身处于一个强大国家的自豪。这份自豪,发自内心,源于祖国。而作为祖国未来之栋梁的我们理应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同时,我也发现展馆中除了有杰出的展品外,还有一些十分劣质的展品,甚至还有一门被教授骂了十多分钟的毕业作品。学长说这是为了警示后人,在科研这条路上不能有松懈之时。诚然,中国的军事从落后到并跑再到领跑,所依靠的便是一代代科研人员严谨的研究精神。而这正是对应了南理工校风中的"创新""与"求是”。
——创新2班王锦润
工业机器人从无法与工人合作到产业工人的合作伙伴;农业机器人,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恶劣工作环境;服务机器人终有一天走入千家万户,服务于大众;行星探索机器人,代替人类探索浩瀚宇宙,高度自主的科技结晶;军事机器人保家卫国,国防领域的科技迅速发展。机器人无处不在,它们都在各自的岗位发挥其作用,服务于人类。
今日是我生日,我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当站在蛋糕旁,略显尴尬,虽然只是笑了笑,但心中却是十分激动,没有想到这次这么多人为我庆祝生日。在分完蛋糕后,坐了下来准备吃饭。说时迟那时快,一块蛋糕直接糊在了我脸上。感受来自到同学的善意,我们都哈哈大笑,幸福着,快乐着…
——创新2班 韩增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