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团音·一米阳光】“三重妙计”学物理
物理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倒过来说,便是“理物”,即理清事物的本质及发展。
进入高中快一年了,许多同学都谈物理色变,我也不例外。以下便是我与物理斗智斗勇的历程,与大家共勉。
兵贵神速,起于操练
速度一定要把控好,这是进入高中后,物理带给我的第一个惨痛教训。
初中时考物理,别的优等生都是做完后检查几遍,而我则是一遍做完,时间就差不多了。但这种稳中求胜的方法,搬到高中后就不是很适用了。试卷略难一些时,如果物理“大咖”们都只能勉强做完,我就理所当然地来不及了。
对此老师一针见血:“你练习不够,解题不够熟练。”
的确如此。因为作业慢,导致没空刷题,因为没有刷题,导致不够熟练,因为不够熟练,导致解题太慢。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已然化作围城围住了我。
怎么办?破城而出呗!于是,厚厚的《教材完全解读》,成了我的睡前故事,听音乐被刷题所取代。甚至几次在梦里想要伸手判断洛仑兹力方向,某个早晨被喊起来时嘴里还念叨着“等我把这题做完。”
终于,在台灯习惯了《教材完全解读》的陪伴之后,我发现自己做题快了一些。确实,兵贵神速,起于操练!
夯实基础,灵活运用
当两个物理模型来个“脱水缩合”,便是考验思维能力的时候了。
老师说:“我出的这张试卷很难吗?不就是把两道题目拼起来变成一道吗?”
而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刚拿到题时,心中一阵狂喜,这题似曾相识,应该是做过。待解到一半,惘然而止,长叹:“好吧,我没做过,并且不会做。”
物理题中常会出现一些典型的模型,如“自锁”“水流星”“等时圆”等。每个模型背后往往是一串较为繁琐的推导。当考场上遇到几个模型有机结合时,一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认出那些基本模型,不然就会慌了阵脚,无从下手。
我开始关注老师归纳的模型,不再满足于知道模型的推导方法,而是进一步思考模型的变式与运用。
再遇到组合的模型时,我也能会心一笑:“这个模型,我是见过的。”面对组合的模型,须得静观其变,见招拆招。
沉稳冷静,攻心为上
走出自己的心理阴影,对于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在连续几次物理考试失利后,老师问我:“你是不是对物理产生了恐惧?以你的正常水平不至于这样的。”
仔细一想,可不是嘛。那段时间遇到了物理学习上的“瓶颈期”。做到物理作业就头疼,上到物理课就紧张,拿到物理试卷就会肚子疼,愁眉苦脸地考,唉声叹气地交,这心态的确有问题。
我试着调整心态,平和面对,不求所有题目都会做,只求能踏踏实实学好每一章节,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并尝试着去综合运用。进入考场后,我尽量克服紧张情绪,不让它影响我考前复习和考试作答。
我的物理依旧不拔尖,甚至远不如班上与我排名相近的同学,但我不会过分焦虑,步伐小点又如何?只要一直没有停步,就足够了。与物理之战,攻心为上,不战屈人。
与物理斗智斗勇,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以上三条“锦囊妙计”,助我与物理周旋至今。“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愿你我能在学习物理的路途上,百战不殆。
【小档案】
姓名:刘徐颖
班级:高一6班(2019级创新实验班)
职务:政治课代表
荣誉和获奖经历:
2017年获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市级二等奖;
2018年获第二届“语参·中华杯全国中学生写作大赛”一等奖;
高中入学以来,获学校“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