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班开展“我的友谊我把握”之“客观对待评价”心理活动课
他人的评价是自我认识的途径之一,但他人的评价未必都是正确的,如何客观对待外部评价,是摆在当下中学生面前的一道纠结题,“过于在意”和“完全忽视”都不可取,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自我意识乃至人际关系与友谊。为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对待他人评价,5月19日,我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面向创新实验班开展了《客观面对评价》心理活动课,该活动也是对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倡导开展的“心海护航──心理健康‘三巡’系列活动”的积极响应。
心理老师从老生常谈的“父子骑驴赶集”的故事导入,启发大家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要活在别人的舆论中,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一个有主见的人才不会完全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孔老师接着分享了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一些典型的极端咨询案例,告诫大家及不能做“神经过敏的老好人”,也不可成为“破罐破摔的厚脸皮”,因为前者太过于敏感,过于在意别人的想法和眼光而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自我独立的人格在;后者又过于麻木不仁,太自大自负而缺乏觉察内省意识。针对咨询中求助问题较多的前者,孔老师补充介绍了心理学中的“聚光灯效应”缓解部分同学的被关注焦虑。
客观对待评价的第一步是个体需要首先化被动为主动,与其被动接受来自他人的评价不如主动出击,去收集一些关于个人评价的主观描述,通过活动“你眼中的我”,孔老师鼓励大家鼓起勇气敢于把自己抛出来当做一个客体被评价被反馈,本着求真求实的真诚态度,主动收集周边同学对自己的客观印象,内容侧重于心理品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抛却外貌协会的眼光。
收集好他人评价后,鼓励个体主动思考“你对同学的评价有什么感受?是否认同这些评价?如果不认同的话,原因和理由是什么?”“哪些评价让你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当我们认真地思考和分析他人的评价时,就启动了内在自我认知的活动,对他人的评价进行理解、解释、修改、加工、重构,形成关于自己更丰富的认识。
针对活动一中出现的部分负面评价,孔老师引导大家通过“伯恩斯三栏技术法”去帮助自己梳理思维,调整情绪,这也是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自我调适技术。首先,我们可以把自己负面的评价或下意识地负面思维呈现出来,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静下心来认真剖析前者认知方式中的不合理部分,找到思维扭曲的类型(贝克总结的7种常见认知扭曲),是“以偏概全”“极端思维”“主观推断”还是“糟糕至极”“贴标签”等,最后,针对不合理的信念进行理性地自我辩护回应,换角度去思考,会发现,我们的情绪会释然很多。
以下为部分同学的活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