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中学校长吕建:引导埋头刷题的孩子抬头看世界
说到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学霸”、“北大清华”、“县中”、“严格”……多个标签会从脑中闪过。这是广大家长心中的传奇学校。2018年海安中学那张“惊呆全网”的高校录取成绩单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后,再次点燃网友对“县中模式”“苏中模式”的讨论。可以说在一路争议中迸发生机的“县中”,拿出来的是多年傲居全省前列的录取成绩单,是一批批被顶尖名校相中的优秀学子。
今年高考前夕,扬子晚报记者曾到访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专访校长吕建。当过多年英语老师的吕建,言行间洋溢着激情,口中不时蹦出英文。还未深聊,他便风风火火地说:“道理等会讲,先带你们校园里逛逛去。”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蔡蕴琦 张琳摄影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 陈俨
吕建校长眼中“适合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自由地生长,学校和老师悉心呵护。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只要我们细心呵护,每个孩子都会发出光芒!
记者探访
校内有个植物园 走几步就有古迹
枝繁叶茂的初夏,海中的植物园里五彩的牡丹花、火红的凌霄花开放正盛。植物园沿围墙而设,往里走去,别有一番洞天,不少植物藏在里头。“这是金叶女贞,那是红榉树,这边是朴树……”校园里的一花一木,吕建脱口就能报出名字。“学生们对植物的感情就更深了。”海中学子把“藏身”校园的植物翻了个遍,每种植物从名字到科别、形态特征、分布及春夏秋冬的图片一一列了出来,出版了一本厚厚的“海中植物大全”。
海中校园里不光有植物园,连古迹都有好几处。海安高级中学前身为“海安私立紫石中学”,1939年秋由爱国人士、原江苏省省长韩国钧(字紫石)先生创办。校内东寺大殿复建,原址地出土了一大批古钱币。学校邀请了文物专家将这批钱币整理出来,在校内大成殿展出。从唐高祖年间的开元通宝到宋元通宝,再到清康熙通宝、乾隆通宝……俨然记录着中国半部古钱币史。机会难得,感兴趣的学生跟着老师,从翻阅资料干起。给每块古钱币“验明正身”,详细记录钱币的中文名、英文名、制造年代、所用材料、大小等,竟弄出了一部“海中出土古钱币研究”,即将出版。海中的校园内还有口宋代古井,是历史社团常来的活动地。
学生周末在学校过
没人上课外辅导班
采访当天恰巧是周六,校园里一如往常,学生老师都在学校。除了参加社团课,学生们会留在教室自习,班上有老师到岗答疑。这大概就是旁人口中的“县中模式”,虽说是自愿的,看起来学生的确没了“周末”,一周有6天在学校。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海安中学方圆几公里内没有培训机构,海安中学没有一个孩子会去课外辅导机构补课,放学后家长们不用带着孩子到处跑,到处补习。”吕校长的话底气很足。
“我可以拍着胸脯讲,海安中学没有一个老师去家教机构上课,没有一个老师自己带学生做家教。更不会有人上课不讲下课讲,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但我们有无私的辅导,老师留在学校晚上辅导到十点钟,星期六星期天加班给学生辅导。”
临近中午,几十位学生着正装在树下整队。女孩是清一色的长裙,男孩们穿着西装系着领带,精气神十足,记者一行人走过来,他们微笑着打招呼,“老师们好!”“这是我们的合唱团,马上出发去参加海安市的一场演出。民乐队、舞蹈队都要贡献节目。”在吕建眼中,这些优秀的海中学子们不仅成绩好,而且多才多艺,“周末在学校忙活的事情多着呢。”
校长档案
吕建,1963年生,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名校长,江苏省督学,国家教育督导委专家组成员。江苏省人大代表,南通市政协委员。曾任海安高级中学团委书记,海安县城西中学校长,海安县外经贸局局长、党组书记。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始终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
校长说教育故事
有尖子生要退“创新班”学校说“OK”
为缩小同一班级内学生之间的学力差距,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探索按照学生的学力层次不同分层编班,设立创新班、特长班和普通班等不同班型。吕建校长说,“创新班学生基础厚实,具有比一般学生更快速、更高效的学习能力。在课程安排上,压缩了普通高中的课程教学课时,增开了包括大学先修课程、学科竞赛辅导等选修课程, 让他们的智慧得到充分发展。而普通班的教学,重在学科基础,教学的进度适当放慢,练习的难度适当降低,保证学生听得懂、做得出、学得会。”
按常理,大家应该要挤破头上最好的班。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坚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定期流动、管理保障”的原则。 吕建校长举例说,有一名理科的拔尖生,在创新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主动要退出。“他说自己不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课堂基础学习也很重要。”他的选择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创新班的班主任爽快“放人”了。回到普通班后,这名尖子生学习状态更好了,成绩保持年级领先并考入清华大学。
爱“折腾”的女生
拿到三所名校自招资格
吕建认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的必修课, 但肯定不应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无限可能,不拘泥于学生的学习成绩, 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是学校教育应有的情怀。教育引导“埋头于书本,深陷于习题”的孩子们抬起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静下心来想想“世界的未来是怎样的”“我的未来是怎样的”, 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一条适合自己、适应社会的人生发展道路,对于形成持久的发展内驱力至关重要。
有一位“爱折腾”的女生给吕建校长留下深刻印象,她对化学学科感兴趣,不满足于课堂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她自学大学课程,参加化学竞赛拿到多项大奖。2017年她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拿到了人大、浙大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所学校的自主招生录取资格,高考成绩超过了400多分,选择了上海交大。
一名叫朱焓的同学被吕建校长称为跨栏“跨”进了北大。朱焓是以 100 米短跑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海中的。在此后的训练中,教师发现他的脚特别大, 节奏感特别好,转向参加110米栏可能更有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朱焓同学110米栏的成绩迅速提升。后来他参加北京大学特长学生选拔,凭借110米栏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吕建校长介绍说,多年来学校关照生命个体与生俱来的差异性,积极探索分类指导的路径,顺应、鼓励并发展学生的“天分”,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首先通过开发个性化课程,努力通过课程实施,引领学生持续性、科学化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其次,在开展“常规化”“普及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可能的“尝试”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发现,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如今,学校的学生社团已覆盖公益、人文、社会、经济、艺术、科技等六大领域,社团成员总数超过 2000人,建有校外活动基地15个,从校内外聘请指导教师近百名,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社团体系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