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依法办学机制实施方案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是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国家级示范高中。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的实名推荐学校。校园面积200余亩,现有52教学班,4000多学生。有专任教师300余名,特级教师4名,正教授级高级教师4名,市县名教师80余名。学校秉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创新,坚定规范办学行为。学校管理精细、特色鲜明、质量领先,连续十多年高考高分段人数全省第一。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并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先进实验学校”等三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名校,优秀人才的培养摇篮。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市《关于组织申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的通知》精神,为争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新优势,更高层次建设、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推进我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现代学校制度,结合我校实际,经反复研讨,我校申报“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完善依法办学机制”的试点。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针对基础教育学校高中阶段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有效整合学校与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通过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完善依法办学机制,构建思想理念先进、法规依据充分、具体运行正常、实践成效显著的现代学校章程和制度框架,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品牌特色不断彰显,社会声誉与日俱增。
二、改革目标
(一)主要目标
始终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始终贯彻 “激发活力、全面育人、发展特长”的工作思路。秉承“文明进取、自主创新”的校风,“爱生、乐教、善导”的教风,“严谨、善思、厚学”的学风,“敦品励学、自强不息”的校训,发扬“团结、实干、进取、奉献”的海中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和谐教育,努力创建和谐校园,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推进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以创设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调整学校内部关系,完善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建设为目的。
(二)具体目标
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全面提升学校法治水平;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继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开、平等、竞争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教学过程的考核,完善细则。校级干部按照上级要求管理,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制;根据学校传统,完善以年级组为主,学科组为辅的管理运作体制;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在全校范围内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竞争机制、奖惩机制,促进教职工队伍的优化组合;学校行政工作利用网络智能办公系统,以行政管理自动化推动工作效益的提高。构建效率型、人本型、和谐型、自主型现代学校监督评估制度。
三、改革措施
1.观念引领——建起先进的制度观念基础。形成现代民主与法制理念,形成现代教育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等,使现代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奠定先进观念基础。当前,最重要、最紧迫、最便捷的办法,就是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专著、名校实践经验,切实用新的思想观念武装头脑、指引行动。
2.重点突破——部分重大制度取得实质性突破。完善《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学校章程》,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支持的新型学校运行机制;推进校本发展性评估,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校长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现代课程制度等关键性制度,全面激发学校活力。
3.点面结合——紧贴中心全面铺开。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非一日之功,必须围绕中心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全面铺开”的思路进行,制度经过精心设计一旦确立,就应当有它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运行过程中可能仍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要进行适当的微调。试点成熟的制度经验需要转化为更大面的共享成果,使点上的经验在面上推开,面上的问题在点上得到解决,形成点上突破,面上覆盖,质上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保障条件
(一)成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吕建(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杨斌(副校长,分管教学人事等)
董裕华(副校长,分管政教安全等)
组 员:曹文庆(办公室主任)
顾庆华(德育处主任)
周峰(教务处主任)
周正龙(教研室主任)
成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办公室,地点设在党政办公室。
(二)领导小组下设章程起草小组
组 长:吕建(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杨斌(副校长,分管教学人事等)
董裕华(副校长,分管政教安全等)
组 员:曹文庆(办公室主任)
顾庆华(德育处主任)
周峰(教务处主任)
周正龙(教研室主任)
刘建东(办公室副主任)
王帅(教研室副主任)
罗湘君(团委书记)
何咸钧(教职工代表)
(二)聘请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工作法律顾问与指导专家
法律顾问:许立群
工作:对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实验与建设进行专业指导。专家小组工作由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办公室牵头。
(三)成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工作小组
组 长:曹文庆
成 员:各处科室负责人、(党政办2人、其它各处室1人)
主要工作:①提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建设总体方案;②开展各类重大教育教学制度研究;为领导小组提供建议;③全程协调推进实验过程,开展具体的实验指导工作。
五、试点周期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工作,周期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理论学习,明确方向,全校动员,认识到位(2018年6月-9月)。学习《纲要》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名牌高中实践经验总结。通过集中学习和研讨学习相结合,逐步提升认识,明确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理清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思路。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和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在全校师生和家长中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营造建设氛围,提升认识的层次,为创建活动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建立机构,制定方案,专题调研,突破难点(2018年10月—2019年4月)。依照省、市教育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成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领导小组,形成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总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确定工作进度、绩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专题调研,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克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突破难点,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点面结合,继承创新,构建框架,形成特点(2019年5月—2019年8月)。认真分析主客观实际,总结我校多年来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依照试点工作的要求,从点入手,点面逐步结合。要进一步完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借鉴特色鲜明的措施办法,按《纲要》的要求,初步构建符合市情、校情的现代学校制度框架,融入我校的办学特色,形成创建工作的特点。
第四阶段:小结阶段。总结得失,反思不足,逐步提升,务实高效(2019年9月—2019年10月)。按照工作要求进行创建工作总结性思考,查找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梳理三个方面的关系,召开各方面征求意见会,集思广义,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六大任务的顺利进行,在工作提升我们的思想认识,使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在工作逐步体现,核心作用得以发挥。
第五阶段:推进阶段。专家点评,各方协力,初有成果,看有亮点(2019年11月—2019年12月)。要尽力作到内外协调,各方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工作有序进行,通过省内外专家的点评开阔思路,改进方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集学校多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形成理念先进,工作创新,特色明显,社会满意的试点成果,走在省市高中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工作的前列,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形成学校管理规范、制度汇编,主要包括:
1.学校章程
2.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3.教职工聘任制(试行草案)
4.关于教职工年终考核的实施意见
5.领导干部守则
6.校长办公会(扩大会)会议制度
7.校务公开条例
8.各科室办公制度
9.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10.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11.干部管理制度、各部门人员职责
12.党委会组织生活制度
13.教职工会议制度
14.教职工学习制度
15.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16.关于完善教职工岗位奖发放的暂行规定
17.关于教职工违纪违规处理条例(试行)
18.关于严禁滥订、滥发资料及擅自利用节假日补课的规定
19.教学“六认真”实施细则
20.集体备课制度
21.培养青年教师开展“师徒”活动章程
22.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班主任师德规范
23.处置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传染病)应急预案
24.关于严禁乱收费的若干规定
25.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学生“四自”委员会章程
26.学生奖惩条例
27.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28.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
29.家长委员会章程
30.导护制度
管理制度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推敲研讨的基础上产生,既要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又要融合学校传统特色;既要积极创新,主动引导,严格规范,又要立足实际,切实可行,富有成效。要使制度规章最终为教职工普遍认可并自觉遵守,逐步形成教职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机制,使学校管理与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有机融合,把具有深刻内涵与鲜明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