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黄色视频天堂,要看国产黄色精品处女三级处女片

规范办学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前 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的部署,自2005年秋季起,我校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学生进入新课程实验。为了落实上级的有关指示,确保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江苏 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了《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用)》。它是我校开展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一套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的方案。

这套新课程实施方案是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进的背景下出台的。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第一,在培养目标上更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新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第二,在课程设置上,按照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和学习模块三级结构有序展开。尤其是模块化设计使科目的内部有了新的突破,提升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这样既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又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成才。第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更突出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第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学校的管理方式等都呈现崭新的面貌,自主、合作、探究、民主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美好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蓝图最终只有落实到实践才有意义。为了实施新课程改革,学校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课程领导,重视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我校成立了课程领导小组和学科专家指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开展我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学情,将制订一系列适合我校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文件,譬如学生选课指导方案、学分认定方案、班级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课程资源开发计划等,从管理层面为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第二,重视课程研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实施新课程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研究入手,研究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选取、各领域知识间的逻辑结构、教学的呈现方式等等。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性需求。

第三,要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方式转变。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新教材体系、内容、要求的研究应放到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去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注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实施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四,实施发展性评价,合理开展学分认定。用学分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管理是新课程的一项重要改革。在学生毕业评价中要注意纸笔测试与非纸笔测试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开展评价,形成富有我校特色地学分认定方案。

新课程新理念,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充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要勇敢做时代的弄潮儿,书写美丽的人生创造辉煌的成绩~

“理论与实施齐飞,厚重共灵动一色。”祝愿老师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激流勇进大显身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祝愿新课程改革为广大学子带来无量幸福,为我校的发展又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纲

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

三、课程实施的资源

第二部分 学校课程实施整体方案

一、课程结构和管理

二、各学科课程结构和课程开设方案

三、课程编排的原则和程序

四、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第三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实施依据

二、课程内容

三、实施方案

四、学分认定

五、组织管理及职能

第四部分 校本课程(选修II)的开发与实施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第五部分 课程的评价

一、模块学业评价

二、学生成长记录评价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六部分 教师、学生的发展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学生的发展

三、学校班级管理

第七部分 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坚持教研领路,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

三、加强学习,落实新课程的研修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第八部分 附则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用)

 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我校从2005年秋季开始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指导学校正确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现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方案。

第一部分 总 纲

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深化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立足我校实际,吸取省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营造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

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我校实施新课程的目标任务是:

1、突出强调普通高中课程“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多样性。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把培养目标的健全人格和公民基本素养作为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落实。

3、完成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的交流,通过实践、反思,积累我校新课程实施经验,完善我校新课程实施体系,促进新课程在我校的稳步实施。

4、制订我校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建新课程条件下的班级管理,建设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学校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文化,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

5、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6、重视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完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7、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学分认定制度和考试制度,促进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8、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课程实施的资源

1、我校是江苏省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有着优良的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被社会誉为素质教育基地,奥赛金牌的摇篮。学校占地面积约250亩,具有较好的硬件资源,能支持选修模块课程的开设。

2、学校师资配备齐全。

3、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异。

4、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已具有完整的学生工作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管理体系;在教学科研方面,学校建立了科研和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学研究和管理体系。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完备,学校领导分工明确具体。

5、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较早提出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培养素质全面、基础扎实、个性鲜明的优秀高中生,形成了“素质+个性,规范+创新”的办学特色,给学生一张永恒的人生通行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6、学校已初步构建了三级课程体系,并初步形成了必修课注重基础性,选修课突出选择性,综合实践课提倡多样性,校本课程增强适应性的课程理念,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基础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并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性和实效性,落实课堂教学既要“实”又要“活”的教学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好的基础。1999年学校就开始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从2000年开始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课程的管理、实施、评价等方面已建立了完整的体系,该课题已获得省“九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学校已开设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新生军事训练”、“走进乡村”等。

学校一直坚持开设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课程,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为主题的校本课程,2004年体育教研组就提出了体育课程选修方案等,为新课程的实施作好了前期准备。

10年来,学校承办省理科实验班,已探索出一套必修课与选修课,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模式。

7、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焕发了教师的改革热情和勇气,促进了教师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校本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8、学校校外课程资源丰富。有一大批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拥有丰富行政资源的行政部门领导,拥有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的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各领域的家长和校友。学校与省内外80多所著名的中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关系。与英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学建立了校级交流制度。学校拥有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和国际部,初步形成了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第二部分 学校课程实施整体方案

一、课程结构和管理

1、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8个学习领域、13个科目、100多个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每一学习领域由一到几个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组成;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又分为两个部分:选修一是国家设置的课程,选修二是学校课程。学校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根据学校实行的学分管理办法,学校将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课程。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制订的16个学科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制订的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并组织实施。

3、课程管理

(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

为保证学生集中有效地学习,学校努力做到将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或周2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或两个学段内完成。

每周按5天计算,每天7学时,每周共35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其中机动时间1学时(包括班会、团队活动、教研活动以及学校其它集体活动),实际每周教学时间应保证34学时。

(2)每个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经过规定的学时、规定的方式学习,并达到质量要求,可获得2学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共15学分。学生每年都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且三年累计不少于二个研究课题。社会实践共6学分,每学年2学分。社区服务三年共2学分,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服务时间不少于5小时。

(3)学分的认定见第五部分课程的评价。

二、各学科课程结构及课程开设方案

1、学校在设计课程方案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课程方案要体现高中新课标的精神,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尽可能宽广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2)编制课程方案要结合我校办学条件,从实际出发。例如:在编教师人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生源现状以及实验室、计算机、运动场馆等设施设备情况等。

(3)课程的开设要遵循教学规定。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要统筹安排,不宜过分集中在某一学年,尤其要防止盲目加快进度;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习规律,不同模块也有不同的编写特点,所以有些学科或模块适合集中学习,有些学科和模块则适宜分散、连贯的学习,必须合理编排。

学校要全面地兼顾几个原则,才能设计出既体现改革理念又符合本校实际,既保证学生共同基础又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学校课程方案。

2(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结构及开设意见如下: 学习 科 必修 模块说明及开课、选课建议 领域 目 学分

必修课程:有五个模块(必修1,必修5)2学分,共10学分。

选修课程:有五个系列:唐宋散文选读(必选1)、唐诗宋词元曲

语研修(必选2)、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必选3)、短篇小说欣赏(必选欤10 文 和(必选5),每系列下设若干模块,每模块2学分。

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选修课列为必选(学习内容任选)。不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选修课列为任选。

必修课程:有五个模块(必修1,必修5),顺序开设,共10学分,修完五个模块,可达毕业(七级)水平。

选修课程:有系列I和系列II

系列I是顺序选修课程,包括英语6,11五个模块(必选6、必选7、必选8、必选9、必选10、必选11),每模块2学分,高考要求至少

语言修完模块英语8(对于不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选6,必选8列为任选)

与文系列II是任选系列,分语言知识与技能类(任选系1)、语言应用

学 类(任选系2)和欣赏类(任选系3),每类有若干模块。

建议:必修模块英语必修1,必修5和选修模块英语必选6,必选英10 8,在高一和高二按顺序开设。 语 英语系列II与英语其他模块没有递进关系,建议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开课,连续开课,内容根据情况自定,学生任意选修。有条件的建议先期开设英语应用与写作、英语报刊阅读;报考英语II的考生选修英语影视欣赏入门。

新课标要求有较大幅度提高(如高考要求的词汇量将从现行的2000个提高到3500),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继续保持我校在英语学习上的传统优势,英语1,8每模块的学习时间,周课时数可酌情调整。

高一年级开设40学时的口语课。

必修课程:有五个模块(必修1,必修5),顺序开设,共10学分。

选修模块:有四个系列。

系列1:有二个模块(必选1-1、必选1-2),每模块2学分,适合文科选用,顺序开设;

系列2:有三个模块(必选2-1、必选2-2、必选2-3),每模块2学分,适合理科选用,顺序开设;

系列3:有六个专题(任选系3-1,任选系3-6),每专题1学分,可不按顺序开设;

系列4:有十个专题(任选系4-1,任选系4-10),每专题10学分,数10 数学 可不按顺序开设。 学 凡参加高考的学生,除完成必修学分外,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还应在系列1中选修二个模块,在系列3中任意选修二个专题,共16学分(希望有较好发展的,还要在系列4中任选四个专题,共20学分);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还应在系列2中选修三个模块,在系列3中任意选修二个专题,在系列4中任意选修二个专题,共20学分(希望有较好发展的,还要在系列4中再选四个专题,共24学分)

建议:高一至高二第一学段,顺序开设必修模块数学1-5,每学段开设一个模块,每周4课时。高二从第二学段开始到第四学段,同时开设选修系列1和系列2,分别供文科方向和理科方向的学生选修(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选)

系列3的专题不作为高考内容,供学生选修取得学分;系列4

专题为高考选考内容,同时供学生选修取得学分。选修系列3可从高

一下学期开始开课,系列4可根据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按情况开课,

每周2课时,供学生任意选修。

必修课程:有四个模块:经济生活(必修1)、政治生活(必修2)、人文文化生活(必修3)、生活与哲学(必修4),每个模块2学分,共8学分。

社会思想选修课程:有六个模块:经济常识(任选1)、国家和国际组织(任选2)、公民道德和伦理常识(任选3)、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任选4)

政治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任选5)、科学思维常识(任选6)。每模块2学分。

建议:四个必修模块在高一、高二两年完成,每周2课时,每个模块上课一个学期。

必修课程:有三个模块:历史I(必修1)、历史II(必修2)、历

III(必修3),每个模块2学分。

选修课程:六个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任选1)、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任选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任选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任选4)、探索历史的奥秘(任选5)、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任选6)。六个模块彩和主题式的“并联”设计,没有学习次序上的先后之分。每个模块2学分。

建议:1、一个模块可采取下列两种模式:(1)每周2课时,一学期完成,(2)每周4课时,一个学段完成。

2、最好按照必修1、必修2、必修3的顺序先后开设,必修模块应放在高中阶段的前三个学期完成,学校要重点保证完成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

3、选修模块最好放在高中后三个学期内进行。有志于选考文科和历史专业的学生应首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学校应创造条件为这部分学生至少开设其中的一门课程。其它四门选修课程比较适合有兴趣了解历史知识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兴趣。高二年级的两个学期和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根据学校条件可面向全体学生有选择地开设任选3、任选4、任选5、任选6

必修课程:有三个模块:地理1,3(必修1、必修2、必修3)

每模块2分,递进学习。

选修课程:有七个模块:地球与宇宙(任选1)、海洋地理(任选2)、自然灾害与防治(任选3)、旅游地理(任选4)、城乡规划(任选5)、环境保护(任选6)、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任选7)

建议:必修课程按学期开设,选修课程按学段开设。可按文、理6 理 模块组合开设选修课,在一个学期中重复两次滚动开设,并可分成高考班和兴趣班两种类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最好先开设文科类模块组合(任选4、任选5、任选6),后开设理科类模块组合(任选1、任选2、任选3),任选7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是否开设、何时开设。高三学生可根据高考内容需要跨年级补选在高二时没有选学的文科或理科组合中的模块。

必修课程:有两个模块:物理1(必修1)和物理2(必修2),各科学 2学分。另必须从选修模块中至少选择一个模块,获得不少于2个学分,总共不少于6学分。

选修课程:有三个系列

系列1:侧重物理的人文性,2个模块(任选系1-1、任选系1-2)

系列2:侧重技术应用角度,3个模块;(任选系1-1,任选系1-3) 6 系列3:侧重理论物理角度,5个模块。(任选系1-1,任选系1-5) 理 建议:一般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在选修系列1中或者选修系列2选择一个模块,每周1课时高二完成,以获得毕业必须的学分;物理或物理相关发展方向的学生,可在系列3或系列2中选学模块,每周35课时,可在高二或者高三用半年完成。3个系列中的第一模块知识范围基本相同,选修可不限于一个系列,例如同一个学生可选系列11-1模块(任选系1-1),再选系列22-2模块(任选系2-2)

必修课程:有两个模块:化学1和化学2(必修1、必修2),各2学分。另必须从选修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获2学分,共6学分。

选修课程:有六个模块:化学与生活(任选1)、化学反应原理(任选2)、物质结构与性质(任选3)、有机化学基础(任选4)、实验化学(任选5)、化学与技术(任选6),每个模块2学分。

建议:高一上学期每周3课时完成化学1(必修1),下学期用周2化或3课时完成化学2(必修2)。从高二开始,分别开设选修模块。其6 学 中,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可在高二上、下学期分别开设,每周2课时,供适合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获得毕业必须的学分。有志于理科或化学方向发展的学生,上述选修模块任选2,任选5都应选学。建议先开设“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再开设“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前三个模块最好在高二完成。“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化学专业性强,建议高三第一学期开设,供有志于化学专业的学生选修。

必修课程:有三个模块:生物1(必修1)(分子与细胞)、生物2(必修2)(遗传与进化)、生物3(必修3)(生态与环境),各2学分。生物23设有学习顺序。

选修课程:有三个模块:生物技术实践(任选1)、生物科学与社生6 (任选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任选3),每个模块2学分。 物 建议:高二第一学期完成必修1和必修2。第二学期完成必修3和任选1,高三上学期完成任选2、任选3。有志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学生,三个选修模块都应选学。根据师资情况,也可提前到高一年级开设必修1和必修2

必修课程:有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必修)2学分。另必须从选修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获2学分,共4学会。 信息选修课程:有五个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任选1)、多媒体技术息应用(任选2)、网络技术应用(任选3)、数据管理技术(任选4)、人4 技术 技工智能初步(任选5)。每模块2学分。

美术 建议:必修课安排在高一上学期完成,每周2课时。从高一下学期或高二开始滚动开设选修模块,学生至少要从中选择一个,以获得毕业所必须的学分。

必修课程:有二个模块:技术与设计12(必修1、必修2),各2学分。

选修课程:有七个模块:电子控制技术(任选1)、建筑及其设计通(任选2)、简易机器人制作(任选3)、现代农业技术(任选4)、家政用4 与生活技术(任选5)、服装及其设计(任选6)、汽车驾驶与保养(任技选7),每个模块2学分。 术 建议:高一开设必修1、必修2,每周2课时。根据条件,学校可以从选修课程中选2-4个模块,从高二开设;建议将任选1和任选5优先开设,每周2课时。

音艺术领域的学习可用综合课程(艺术,6学分)或分科课程(美术3 乐 与音乐,各3学分)。根据我校目前的师资条件,主要用分科学习。

音乐课和美术课全部为选修模块,分别必修3个学分,共6学分。

音乐有六个模块:音乐鉴赏(任选1)(2学分);歌唱(任选2)、演奏(任选3)、创作(任选4)、音乐与舞蹈(任选5),音乐与戏剧五个模块各1学分。

美术课分五个选修系列:美术鉴赏(任选1);绘画?雕塑(任选2);设计?工艺(任选3);书法?篆刻(任选4);现代媒体艺术(任选5),每个系列有若干模块。 艺术 建议:根据学校师资条件以及美术室、音乐室的数量,可以这样美3 安排:音乐模块中的音乐鉴赏(任选1)在高中一年级都开设,每周1术 课时,开一年得2学分,同时开设其他选修课程(1×18,重复开课2)供不同爱好的学生选修; 美术从高一开设,每周均为1课时,二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可滚动开设两次。

根据学校条件和特色,音乐可先设“音乐鉴赏”,再从另五个模块中开设若干,学生至少从中选修一个;美术课可从五个系列中开设若干模块,学生至少从中选修三个。

7个系列:球类(任选系1)、体操(任选系2)、田径(必修系3)、水上或冰雪(任选系4)、民族民间(任选系5)、新兴运动(任选系6)、健康教育专题(必修系7)。体育与健康课每周2学时,共11体个学分,每个学分18学时,共198学时。每个系列包含若干模块,体育育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单元组成。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11 与健与中(18学时单元)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学分。每位学生必修田径运动和健康教育专题各1学分。

健康 建议:考虑到高中学生运动爱好趋向集中和选项过多不利于加深对专项运动的体验和理解及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在三年中选项总计不宜超过五项。根据学校目前的情况,暂不开设任选系4和任选系5,但可增开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三年总学分数为15分,一年级完成6学分,二年级完研成6学分,三年级完成3学分。高一全年、高二全年和高三上学期开综合究设,平均每周至少3课时,一般连堂上课,根据需要,课时可以以学15 实践性段为单位灵活安排,分散与集中使用相结合。研究课题的内容和形式活动 学可以多种,但学生应在高一至高三上学期这五个学期中,至少完成二习 个研究课题。

社会社会实践共6学分,三年中每年须参加三周,可获2学分,三年6 实共6学分。

社区社区服务共2学分,一般可在高一和高二完成,共需参加不少于2 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取得相关证明。

建议:选修II为地方和校本课程,三年总学分数为6,建议主要安排在前二年完成,每周2课时,完成一个学段选修,可获1学分,学选修 6 生在高一和高二两年八个学段中,至少应完成六个学段“选修II”的学II 习。“选修II”可使用校内自行开发编写的校本教材,也可选用省、市推荐的地方教材。

考虑到我校的高中毕业生几乎都参加高考,因此制定本方案时,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除了必修课外,某些选修课也指定作为必选,学生在分别完成各自必修的学分外,还必须选修其它部分模块。因此,选修一可以获得的最少学分约为32分,要比课标规定的选修一学分下限(22)略多。

三、课程编排的原则和程序

1、课程编排原则

(1)学校将有两个课表:必修课表和选修课表。最好先排出必修课表,再编排选修课表。

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课表,个人课表至少包括三个要素:课程名称、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

(2)原则上,高中三年必修课以行政班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管理,辅之以教学班组织教学。学生选课后,按选课人数形成教学班,允许学生跨班或跨年级上课。在教育教学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学校在有利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探索打破班级或年级体制安排课程,实行“走班”制。

(3)规范、高质量开设国家课程。?高一年级以必修课程为主,在体育艺术技术实行分项选修课程。?高二年级以选修课程为主,学校根据需要开设选修科目,各学科每一学段至少提供2个及以上模块(包括专题)供学生选择,部分模块提供多次选择机会,学生跨班级选修。?高三年级以提供高考备考课程为主,学生根据自己升学方向选定复习课程。?每学年内学生必须在每个领域获得学分。

(4)创造性开设校本课程。在高一、高二开设校本选修、学生社团、团队培训课等校本课程。

(5)规划学校课程。按学科课程进度安排必修课,在保证必修课的基础上安排选修课,力求每天所排课程不超过5门。选修课程中某一个学科、某一模块的知识需要其它学科知识支撑,或选修课的系列之间、模块之间、专题之间有递进关系的应按顺序开设,没有递进关系的可平行开设。

建议每门课程的周课时数为偶数,如每周2节或每周4节,选修课最好2节连排。

可尝试性地通过科目对开和连堂排课减少学段同时修习科目。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六个科目分为两组(物理、历史、地理为一组,政治、化学、生物为另一组)实行模块对开:1-4学段按顺序间隔开设上述各科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

(6)学生选课以学期为单位,即一次选定本学期内两学段所有修习的课程。学生选课

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在下学期开学前基本完成排课。

(7)选修模块开设的要求:45名以上学生选修的,学校必须开设;30-45名学生选修的,学校尽可能开设;少于30名学生选修的,学校可以不开设。

(8)鼓励跨校协作,校际间资源共享。鼓励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办选修课程。

2、课程编排程序

(1)学校成立课程方案制定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主要由主管校长、教研和教务部门负责人、各科目负责人以及家长代表等组成。具体负责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学科组提出开课方案。各学科组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意见和开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报学校教务处。

(3)学校公布课程清单。学校教务处对各学科提交的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排出学校必修课课表,列出下一学期供学生选修的选修课清单,制定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意见,报校长(主管校长)批准。

(4)学生选课。学生依据学校的必修课课表和选修课清单,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课,并填写选课单;班主任对本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报年级组和学校课程方案制定领导小组。

(5)学生在执行修习计划过程中,部分课程没有通过课程考核,需要重修;学生兴趣、志向发生变化,学生因转学影响其修习计划等可调整高中课程修习计划。学生调整高中课程修习计划必须在学期结束后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在下一学期进行调整。

(6)学校排课。学校对全校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调整,编排下一学期的选修课课程表。

(7)个性化课程表。学生依据学校必修课课表和选修课课表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排课结束后,要求形成学校学段(或学期)课程表、学生个人课程表、教师个人课程表、场室(包括:课室、实验室、操场、自习室等)课程表。

课程编排流程图:

课程方案制定领学科组:开课方案教务处:汇总、调整、排出必修课

领导小组 和课程说明,上报 课表,列出下一学期选修课程清单

校长:批准、公布 学生:选课、填写教务处(排课小组):汇总、调整、

选课单,交班主任 排出下学期选修课程表

学生:根据必修课程表和选修课程 班主任:统计、上报 表制定自己个性化课程表

四、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新课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这也正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但如果学生不能科学有效地选择课程,高中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就无法实现,所以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是非常必要的。

1、学生选课指导是在校长(主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会同学生工作处具体负责。

2、学校要做好选课前的动员学习,让学生、家长、教师充分参与进来,充分了解高中课程方案及其核心精神。组织学生学习学校课程计划和选课手册,了解选课要求,熟悉选课的方法。家长应充分参与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对于初入学的高一新生,要进行预选练习。

3、学校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主要内容包括:

(1)编制《手册》的目的、意义。

(2)高中课程结构简介。包括:课程总体结构、选课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不同发展方向的选课模式、成绩考核方式及高校招生要求等方面内容。

(3)高中毕业的基本学分要求。

(4)选课基本程序及模式说明。

(5)选修课程简介。如:课程代码,主要对象,课程的顺序性等。

4、协助学生选课是全体教师的职责。学校在选课指导方面有许多举措,最重要的措施是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把对学生的选课指导看成是自己必不可少的一项职责。

5、学校尝试建立导师制。原则上,每个学生自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位导师指导,并保持稳定,三年基本不变。导师制和班主任制并行,互为补充。

导师产生的方式有:?学生选择教师;?教师选择学生;?师生相互选择;?学校委派指定等形式。原则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

学校应建立导师工作制度,对导师的工作任务、对象、内容、考评、补贴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6、学生选课指导流程图:

学校:发放《选课指导手册》,学生在了解自己学习需要基础上进行下一轮选课

学生:学习、了解要 班主任、导师学生:根据个人课表上课、求,掌握方法,进行 指导 学习 选课,填写选课单,

上交

班主任:统计本班学教务处:统计整学生依据学校必修课表和选

生选课情况,上报 修课表,制定个性化课表 理,排出下一学期

全校的选修课表

 

第三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打破教室的束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构建一个更为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

一、实施依据

1、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八大领域之一,它是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综合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部分,一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另一方面,作为侧重点不同的各个部分,在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安排及组织方式上都有差异。因此,三者应独立实施,而不宜合并实施。

3、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通过学习,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与社会活动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会分享和合作。

二、课程内容

1、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主要有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从研究方式上来分,具体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类型;从内容范围上来划分,又包括自然环境研究、社会生活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研究、个人发展研究等。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也可以是经过研究后提出的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对策建议书、活动设计(如一次主题班会、一项扶贫活动、一项环保宣传活动)等。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我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条基本思路。

2、社区服务的内容

参加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

(1)社区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优属、文娱活动等。

(2)社区环境建设: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活动,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等。

(3)见习社区干部活动:调查社区社情,参与社区规划,提出社区建设合理化建议,体验社区干部工作。

(4)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建设的志愿者基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图书馆)参与管理服务等。

3、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开展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或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综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4、特别事项

 (1)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考察活动、社会调查等不在社会实践范围。

(2)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班会课,三操一活动,节日纪念活动、行政班的主题活动等不在社会实践范围。

(3)科技节、运动节、艺术节也不列入,其竞赛获奖成绩直接记入《成长报告单》。

三、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

1、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三年总学分数为15分,一年级完成6学分,二年级完成6学分,三年级完成3学分。高一全年、高二全年和高三上学期在学校统一安排的课时内完成,原则上每学年必须完成一个课题,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

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上学期每周安排一课时,下学期集中安排四天,期末安排一天进行学习活动成果展示,一学年共54课时。

2、课题研究的组织

考虑到我校的实际状况,学校不提倡采用个人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5-8人左右,设组长一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生比例等,需要及时与学生协商作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也可跨班组建小组,暂时不提倡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区组建小组。

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

3、课题研究的实施

(1)培训教育。对于高一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含义及特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应是孤立的,要和课题研究结合,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课题研究。

(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教师(各年级成立选题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定计划。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参加课题开题论证。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作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处理,如发现还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详见下文“学分评定”部分)

4、课程管理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教科室和教务处负责实施,选题指导委员会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指导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负责。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1、课程设置

 社会实践:每学年2个学分,每学年考核一次,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

社区服务:学校不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的假日内进行,但工作日必须达10个以上才可得该学分,学分统一记载入高二“学生学习报告单”。

2、组织形式 社会实践中的军训或学工学农、校内公益活动、值周等以班为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社会实践中的校内兼职、校外实践活动与社区服务以小组形式进行,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学校和班主任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各小组要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的组成可不限本班级,可根据学生居住地就近组织,但不提倡跨年级组合。

3、活动的实施

(1)活动前教育。由于部分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学生要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安全等。因此,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或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和地点进行分析,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题性、价值性、实效性、可行性、经济性,并尽可能有特色等,杜绝不安全性、功利性、随意性。

(3)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自主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社会实践可以是参观、访问、考察、调查等,也可以是进行政治和经济活动,如政策宣传、政策调研、义卖、形象设计、企业策划等;社区服务可以是公益活动、助残帮困、低年级学生的辅导、管理服务(如图书馆、电影院、政府机构、绿化场所、养老院、社区或城市大型运动会等)

(4)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或服务地的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总结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学生都必须写出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报告、小结、体会、感受等。

(6)评价考核。(详见下文“学分评定”部分)

4、课程管理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学生工作处和年级组负责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小组负责。

学校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前,应该督促学生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家长可结合子女的身体等情况给学校以特别提示,以便在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其它活动供学生选择。在活动实施中,家长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使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四、学分认定

()认定原则

1、参与性

学生只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没有达到规定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时间,不能得规定学分。

2、过程性

学生只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的结果表现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

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必须由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证明,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作出扣除学分和其他相应处分。

4、规范性

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处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制度。

()认定过程

1、研究性学习

(1)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作品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

(2)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

(3)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老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老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4)每班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评选优秀课题和评定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原则上每班“优”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良”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合格”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优”级课题组1/2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为“优”,其余为“良”或“合格”;“良”级课题组1/3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为“优”,其余为“良”或“合格”;“合格”级课题组1/4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为“优”,其余为“良”或“合格”。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

(5)报教科室审核,教务处备案。

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1)校内统一组织的活动由相关部门提供证明,校外活动由学生以组为单位申报,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

(2)通过学生的交流,学生分别进行组内互评和全班互评;

(3)班主任考核,并引导学生地活动进行反思,强化体验,表扬先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除学生应得相应学分外,经学生互评、社会实践地和社区负责人评价、班主任考核学生工作处审核,学校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

(5)学生工作处审核,并在学期结束前统一公示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区内容和学分,教务处备案。

()补充说明

为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质量,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我校的实践经验,在评定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的同时,继续试行相关评价方法。

学生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由校课程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复议。

五、组织管理及职能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由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和课程专家指导小组领导。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的审查和协调,课程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评价。

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调动全校力量,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形成全员服务意识,各个部门均有职责,每个教职员工都有义务。

1、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教科室:负责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策划与管理;组织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协调与校外有关方面的联系。

教务处: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教师调配、负责对教师的培训;负责为组织成果展示提供资源保障;学校教学资源的组织、学分登录等。

学生工作处:负责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提供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负责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的组织、管理、实施及评价。

总务处:负责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后勤保障。

团委学生会:一些大型活动的组织者。

各个部门要把履行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责纳入自己的学期工作计划,学校将职责履行情况作为评选先进科室的重要条件之一。

2、年级组及教师职责

(1)年级组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课程的实施。

(2)班主任职责:对全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负责。协助学校进行培训,协助学生工作处进行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条件和安全保障,负责班级各个实践环节的组织协调、协助专家小组进行最后的学分认定。

(3)导师职责:课题组和导师之间形成一种契约关系,教师不得随意拒绝充当课题的导师;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充当,必须向学生说明原因,并以书面形式向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说明原因。教师一旦担任课题组的导师,就要全面担负起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职责,并做好指导学生的原始记录。

学校将组织班级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班主任工作业绩的考量指标之一,学校将指导研究性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师考核评优和职称评聘的条件之一。

 

第四部分 校本课程(选修II)开发与实施

一、开发课程开发的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研究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合理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促使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学校课程决策的机制,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科学探究类、社会文化类、语言修养类、心理修养及研究类、艺术修养类、劳动技能类、运动竞技类、学术讲座类等八个类别。

3、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师申报——学校审议——编制《课程纲要》——学生选择——排定课表——走班开课——学分管理——课程考核——成果展示——总结提高。

《课程纲要》是以纲要的形式呈现某门校本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其意义是(1)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某门课程的内容与要求;(2)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3)有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框架;(4)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管理。

《课程纲要》的要素包含:科目名称,开发教师,课程类型,适用年级,课时以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所需条件。

4、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1)每门课程至少18课时,对应1学分,每学期推出一部分课程供学生选择,学分以课时为单位来计算;(2)学生在高三前修满至少6学分;(3)每门课经任课教师考核后,将学生的成绩与课时统计上报教务处,登录《校本课程学生登记手册》。

5、学校将另行制定校本课程及选修指导。

 

第五部分 课程的评价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教育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规定,在普通高中有效实施学分的认定和管理,促进高中新课程的顺利推进,并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一、模块学业评价

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模块课程修习情况,以取得规定的最低限度以上的总学分作为学生达到毕业程度的标准。

1、学分认定原则

(1)学分认定应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学分要求尊重被认定者的主体性,提高被认定者在认定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3)学分认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4)学分认定的基本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

2、学分认定范围与方法

(1)学分认定,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对定量评价(主要是纸笔测验)的认识,又要重视对定性评价(评语或成长记录等)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

 (2)学分认定要包括学业成绩评定和过程性评价两方面。

3、学分认定的基本内容

(1)学科类课程学分认定

修习课时记录认定。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原则上都必须全程参加课程修习,学生参加课程修习的时间由授课教师登记。

修习过程反映认定。包括学生在修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完成作业及各项学习任务情况,从事与修习内容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及平时成绩等。

模块考试成绩认定。模块学习结束,由学校根据课程标准统一命题或委托专业部门命题,并进行考试。考试除书面笔试外,还应包括听说能力测试、实验操作能力测试和专业测试等。

以上三方面均合格者,方能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

学校参照有关规定制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分的认定是一项严肃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实现健康顺利的发展。学校将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学科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2)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的认定(见第三部分)

(3)选修II学分认定

学校应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生选修创造条件,并在修习结束后进行考核。选修II学分从修习过程记录、修习过程反映和课程考核结果三方面来认定,以上三方面均合格者,才能获得相应学分。

4、学分认定实施程序

(1)班主任、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要综合学生修习过程记录、修习过程反映以及学业考试的情况等,向学校教务部门提出学分认定的初步意义。

(2)学校教务部门根据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的意见做出是否获得学分的意见,并报主管校长审查批准。

(3)作出公告,对不能获得学分的,要书面说明原因。

(4)学生对学校不予认定学分的决定有异议的,可在得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学校接到学生复议申请后15日内召集有关人员,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学生。

5、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三年中要获得116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I不低于22学分,选修II不低于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6、学分认定管理

(1)学校要建立和逐步完善学分认定的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特别要建立学分认定的诚信制度。学校要为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建立诚信档案,在学分认定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核实将给予通报批评;造成恶劣影响的,要暂停或终止其学分认定资格。

(2)学校的学分认定要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的监督。

(3)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以申请补考、重修、改修或放弃(必修课程不得放弃)

(4)省内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之间学生所得学分,学校给予认定。

(5)由于休学等原因造成学习过程间断的,其学分及有关材料可连续计算或使用。

(6)学校要设立学生学分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妥善保管学生的各种学分认定材料。

二、学生成长记录评价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制度是对学生进行学业发展性评价的一种形式,要注意做到以下四点:

(1)科学。“学生成长记录”评价要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实事求是,要体现“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记录”的总原则。

(2)可操作。实施前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收集的内容,可以是记录学生本人成长历程的材料,例如《学生手册》、获奖证书、奖品、试卷、范文、作品、音像材料、证明等,也可以是地今后学生的发展有帮助的材料,例如关于入团或入党方面的材料、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或总结、老师评语、学习能力评价等。收集的材料学生必须有说明、体会或评价。放什么材料,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要突出实效和个性。学生通过不断筛选、不断提炼,逐步成为体现高中三年学习生涯的“标志性成果”。

(3)有实效。即对“学生成长记录”的评价和对反映学生的情况是有效的,对上一层次学校录取时是有参考价值的,对家长有汇报学生学业情况的作用。

(4)承接性。学生成长记录要与各高校招生的建档要求相连接。必要时,学校可责成学生工作处和教务处制订“学生成长袋目录表”,规范学生成长袋的管理办法。平时由学生自己保存,班主任每学期至少检查指导二次;期末结束前组织全班交流。珍贵的物品或实物,由学生本人拍成照片保存。学校提倡用网络工具保存并给予技术和设备上的支持。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考核是高考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考生综合素质考核评定的情况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它有助于促进对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考核由学校具体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考核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1、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

召开学校党支部书记参加的校长办公会议,拟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组成人员,其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和社会人士代表,人数为7,11人。成员名单在学校公示一周后确认,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2、成立班级评价小组

在学年初,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拟出各班级评价小组成员名单,并在被评价班级公布,成员不得少于5人,各成员必须是该班的任课教师,原则上由班主任担任小组长。在学年末,要对班级评价小组成员进行认定,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价者,则需作相应的替换。

3、整理学生《成长记录袋》

由评价小组成员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成长记录袋》,评价小组成员要通过此过程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成长记录袋》材料不宜过多,要具有代表性,能表现出该生的特长和才艺,具体内容包括作品集、《普通高中学生评价手册》、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获奖证书等。

4、组织学习《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见学生成长指南)

在学年初公布《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学生人手一份,由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学生学习,集体学习和答疑时间不得少于一课时。在学年末,再次组织学生学习《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以便于学生进行反思和参与评价工作。

5、组织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是指由学生根据《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找出最接近自己日常表现的“关键表现”,评出自己的各要素等级,得出各维度等级,最终评出自己的综合等级。全年级要在统一安排的时间内完成自评工作,可考虑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当场填好《学生自评表》。班级评价小组成员要到现场指导学生自评,并当场收回《学生自评表》,学生自评结果是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学生时的参考依据之一,使用完后交由学校存档检查。

6、组织学生互评,完成家长评价

学生互评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对全班学生逐个进行评价,同时也接受全班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由于学生已完成了自评工作,对评价的标准和过程已比较熟悉,因此在《学生互评表》中只列出了维度等级和综合等级栏目,学生可根据《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评出其他同学的维度等级和综合等级。

学生互评是“背对背”的评价,评价者是不记名的,原则上要求在下午放学前发《学生互评表》,由学生回家单独完成评价,同时发放《家长评价表》,由学生带回交由家长完成评价。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前由班级评价小组收回《学生互评表》和《家长评价表》。要做好学生互评的宣传工作,告知其互评结果的使用和保密措施,教育学生不要互相打听别人的评价结果,解除其后顾之忧。学生互评的结果也是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学生时的参考依据之一,使用完后要交由学校存档备查。

7、组织学生填写《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发放《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由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学生学习“填写说明”,指导学生填写应填栏目,学生填好的《报告单》由班级评价小组收取。

8、班级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初评

对学生进行初评是指由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独自对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按照《基础性发展目标评定标准》,评出每位同学的要素等级,得出维度等级,初步拟定其综合等级。

在评价过程中,要依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并参考学生自评结果、学生互评结果、家长评价、《成长记录袋》的材料等。由于可参考的学生材料只有一份,可以安排班级评价小组成员在统一地点、统一时间进行评价,便于学生材料交换使用。

学生自评结果和互评结果主要起着“纠偏”作用,当评价者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与学生自评或学生互评结果有较大差距时,评价者须对该学生做更细致的了解工作,并访谈该班其他同学,搞清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以便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该评价过程的时间至少应安排两个工作日。

9、班级评定小组集体合议

班级评定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对学生做出的初评结果,按序号共同对全班同学逐个进行合议,确定每位学生的各维度等级,当所有学生的各维度等级都得到小组集体确认后,再根据《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的说明要求分别评定综合等级。在合议过程中,对综合等级被评为A等级和D等级的要特别慎重,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和材料。

10、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公示优秀等级的学生名单

各班级评价小组将评定结果呈报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经审核后填写《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通知单》,并发放给学生,将评价结果分别告知学生,由学生签收后交回学校存档备查。对于被评为A等级的学生,要将其名单在校内公示一周。

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安排专人值班(在公示周内)接待投诉或提出复议者,做好投诉记录,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答复工作。要在校内设立“意见箱”,增加投诉渠道,每天开箱一次,查阅学生的投诉或意见。对于有异议的,要由学校评价委员会组织专人进行广泛和深入的调研,经学校评价委员会讨论后重新确认其综合等级,无论重新确认的结果有无变化,都要做好解释和答复工作。

11、将评价结果填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经过一周的复议期后,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对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确认,由班级评价小组将对本班学生的评语及综合等级填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第六部分 教师、学生的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办学缺其一不可。职业维其生,事业求其境,专业谋其道。教师专业发展共内涵有四;一是崇高的师德素养,二是宽厚的知识水平,三是高超的教学艺术,四是对教育使命有深层的理解。各教研组应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研组教师专业发展措施

1、提倡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教研组长要带头读书,并制定出读书计划,列出读书目录。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要精读一本书。教研组要经常组织读书会,交流读书体会。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更新观念,提高自己。

2、鼓励在职进修。教研组督促,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进修,尤其是学历进修。学校要求中青年教师在58年内80%的教师要拿到研究生学历或研函班结业证书。

3、重视“从实际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的校本培训,将专家请进来给老师讲学,也可请组内的同志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谈体会,互相提高,相互学习。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使全组教师的整体素质保持在全省的先进水平。

4、加强各类教师资格和等级考试。各教研组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普通话和计算机培训以及非师范专业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并积极认真参加考试,使全体教师都做到持证上岗。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敬业爱岗务本,热爱学生,有培育优秀人才的高度责任感。

2、专业型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要树德垂范,为人、处事、律己等方面要作严格的要求。

3、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必须具有较宽厚、精深的专业造诣,以及相邻学科的综合知识。

4、要有良好的能力素质。教师必须具有履行自己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实际工作本领,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艺术,能使所教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并具有较强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能对意外情况作出机敏的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恰当处理。

5、具有较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师在不放弃自己原有的角色的前提下,不断整合新的角色。在教育过程中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6、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品质。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和工作及生活习惯,达到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宏亮等职业对身体的水准要求。同时并具有高尚的人格,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较强的心理控制力,较强的心理适应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每天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

对于从大学分配来的新教师,要采用“导师制”办法,使他们达到1年适应、3年胜任、6年优良、9年挑大梁、12年力争成为名师的目标。

()具体发展要求

二级教师及新分配(聘用)的高校毕业生专业发展与培养要求

二级教师及新分配(聘用)的高校毕业生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这部分青年教师,是学校和中高级教师的职责。

1、上岗未满三年,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必须拜师。

 (1)拜师学习的内容: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每学期上2节汇报课(1节为向导师汇报的课,1节为向备课组或科组的汇报课),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完成师徒协议中规定的任务。

(2)拜师学习的要求:适应教师角色,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功,完成教师社会化过程,能胜任常规教学工作;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学会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研究。

(3)拜师学习的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4)拜师学习的方式:校内拜师结对,跟班学习。

(5)每年每位教师应参加40小时的专业进修(包括参加报告会、研讨会时间,听课)

(6)每学年至少指导1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2、上岗4,6年的青年教师,自愿拜师结对或以同伴互助的方式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拜师学习的内容:带着教学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导师讨教(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或就自己面临的业务问题)有选择地与导师进行交流;每学期向备课组上1节创新课并撰写课后反思。?完成师徒协议中规定的任务。

(2)拜师学习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或拔高现象;积极探寻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采取新对策,在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积累教学案例、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4)拜师学习的方式:校内拜师,校外交流,同伴互助。

(5)每年每位教师应参加40小时的专业进修(包括参加报告会、研讨会时间,听课)

(6)每学年至少指导1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7)能完成必修课程教学外,争取能胜任1个选修模块的教学。

一级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一级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竖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学科带头人。一级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具体实施模式:

1、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2、每年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出有质量的读书心得。

3、提交研究课题。研究的指向应该是解决学科教学实际的问题,研究课题可以独立设计承担,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承担,还可以是跨学科联合设计承担。

4、强化专题研究过程。每学期要根据所研究专题上1节研究课;提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1篇专题研究论文),存入个人业务成长记录袋。

5、每学年至少指导2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6、能完成必修课程教学外,能胜13个选修模块的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能开设1门以上的校本课程。

7、每年每位教师应参加30小时的专业进修(包括参加报告会、研讨会时间,听课)

8、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承担学校交给的教学研究任务。

高级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承担对一、二级教师的指导工作。

2、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能起专业引领作用。每年做一次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或主持一次学术沙龙活动;专家、特级教师要求做相关专业的学术讲座。

3、有研究主题,每年撰写一篇有较高质量的、带有专业引领水平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教育教学论文。

4、每学年至少指导2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5、能完成必修课程教学外,能胜任35个选修模块的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能开设1门以上的校本课程。

6、每年每位教师应参加30小时的专业进修(包括参加报告会、研讨会时间、听课)

7、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承后学校交给的教学研究任务。

二、学生的发展(见学生成长手册)

三、学校班级管理

1、新课程实施后,学校实行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的班级管理模式。

2、行政班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开展班级活动的集体组织,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发展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场所。学校应保持各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的相对固定,以保证学校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便于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有效管理和指导。

3、教学班重点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学班可通过成立班委会来管理,任课教师要协助班委会开展工作,要求:谁教学谁管理。并加强与行政班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教学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教学班和行政班关系的处理和协调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4、学校应重视学生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其重要影响和作用,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和教育。

 

第七部分 保障措施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理想的方案和计划最终都要落实到实践当中才有意义。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打破原来的秩序,重新构建学校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因此,组织的重建与制度的创新是高中新课程推时的重要保障。

一、成立机构,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首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整合各方面力量,系统高效地推进高中新课程。

2、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监控。

3、领导小组下设学科专业指导小组和新课程改革工作室。工作室设学校教科室。

4、课改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高中新课程实施决策的执行和日常管理。

5、学科专业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为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决策、执行、监控提供咨询服务和专业支持,组织相关教师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负责学科教师的培训,组织相关学科的实施。学科专业指导小组由学校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

6、备课组、班主任是课程实施的基础组织,负责课程的落实和施行。广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改革的学习者、研究者、实验者和建设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学校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自主参与新课程实施,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二、坚持教研领路,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

1、高中新课程有序的实施,有效的培训有赖于科学的研究;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通过研训获得可持续发展是教师最大的福利。学校要把校本研究和培训经费作为最具增值潜力的投入列入年度预算,在资金上予以优先安排,保证在校本研究和培训工作中有正常的经费保障。

2、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学校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与教学同步的常规研究,把教研贯穿到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开展课程改革重点的专题研究,解决好课程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组织有计划的专题研究;跟进课程实施各环节,实施实时的评价和指导;开展以解决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研训活动;加强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

3、学校建立和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活动要重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帮助教师多角度反思教学行为,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学校将制订相关制度,切实发挥校本教研对教师教学的支持作用,对教师专业的提升作用,对学校文化的重建作用。

4、各教研组、各备课组应以课改研究项目为中心,统筹安排各学科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省、市的新课程研究,加强同省内外兄弟学校的联系,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不断反思总结。年级组、班夜尖不断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以及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思想教育。

5、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学校将充分尊重和激发教师的教研需求,提升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创造学校良好的教研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服务。

6、学校将进一步健全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和优秀教研集体和教研个人的奖励制度。对卓有成效的教改成果给予奖励和组织推广。

三、加强学习,落实新课程的研修

为了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全体教师均要加强学习,并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主动进行研修。

1、抓好以“纲要”、“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课标”、教材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研修,能理解“纲要”、把握“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吃透“课标”、熟悉教材。

2、抓好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研修,使教师和学生能接受理解新课程、熟悉适应新课程和正确实施新课程。

3、抓好学生学业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研修,使教师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正确方式,了解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探索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

4、抓好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研修,掌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方式与手段,具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能力。

5、抓好以新开设课程的实施为主要内容的研修。提高教师相关课程的实施能力,确保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特别要抓好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主要内容的研修,使全体教师掌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常识,能够正确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6、抓好以课程编排、选课指导为主要内容的研修,促使教师主动参与规划、编排学校课程,熟悉开课、排课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的基本技能。

7、抓好以班级管理形式的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研修,使教师适应执政班、教学班并行的管理新模式。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1、学校将采取有效的方式,向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重大意义,宣传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争取广泛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2、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学校、班级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选课、课程评价等,支持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家长在参与中理解,认同和支持新课程的实施,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第八部分 附 则

1、本实施方案先在学校2005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中试用,在实施中再修订和细化。如果在试行期间教育主管部门有新的规定,则由学校对本方案进行修订或按有关规定操作。

2、本方案由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期表)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班级       姓名       学籍号     


科目

    高一     年级第       学期 修习模块与学分

学期

总评

学分

合计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中)

学分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末)

学分

语文

必修①

 

2

必修②

 

2

 

4

外语

必修①

 

2

必修②

 

2

 

4

数学

必修①

 

2

必修④

 

2

 

4

政治

必修①

 

2

 

 

 

 

2

历史

必修①

 

2

 

 

 

 

2

地理

必修①

 

2

 

 

 

 

2

物理

必修①

 

2

 

 

 

 

2

化学

必修①

 

2

 

 

 

 

2

生物

必修①

 

2

 

 

 

 

2

技术

信息技术必修

 

2

 

 

 

 

2

艺术

音乐鉴赏(上)

美术鉴赏

 

2

 

 

 

 

2

体育与健康

必修①

 

1

必修②

 

1

 

2

选修Ⅱ

名著鉴赏

2

 

 

2

研究性学习

主题:

评价:

指导教师:

3

社区服务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2

社会实践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综合素质评价

项目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等第

 

 

 

 

 

 

突出

表现

记录

 

评语

 

 

 

班主任: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期表)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班级     姓名    学籍号    


科目

    高一     年级第      学期 修习模块与学分

学期

总评

学分

合计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中)

学分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末)

学分

语文

必修③

 

2

必修④

 

2

 

4

外语

必修③

 

2

必修④

 

2

 

4

数学

必修⑤

 

2

必修②

 

2

 

4

政治

必修②

 

2

 

 

 

 

2

历史

必修②

 

2

 

 

 

 

2

地理

必修②

 

2

 

 

 

 

2

物理

必修②

 

2

 

 

 

 

2

化学

必修

 

2

 

 

 

 

2

生物

必修

 

2

 

 

 

 

2

技术

网络技术(选

 

2

 

 

 

 

2

艺术

音乐鉴赏(下)

绘画

 

2

 

 

 

 

2

体育与健康

 

1

 

 

1

 

2

选修Ⅱ

艺术鉴赏

2

 

 

2

研究性学习

主题:

评价:

指导教师:

3

社区服务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社会实践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2

综合素质评价

项目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等第

 

 

 

 

 

 

突出

表现

记录

 

评语

  

班主任:    年 月 日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期表)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班级   二   姓名     学籍号   


       科目

    高二     年级第      学期 修习模块与学分

学期

总评

学分

合计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中)

学分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末)

学分

语文

必修⑤

 

2

《史记》选读

 

2

 

4

外语

必修⑤

 

2

必修⑥

 

2

 

4

数学

必修③

 

2

2-1

 

2

 

4

政治

必修④

 

2

 

 

 

 

2

历史

必修③

 

2

 

 

 

 

2

地理

必修③

 

2

 

 

 

 

2

物理

3-1

 

2

3-2 

 

2

 

4

化学

 

2

 

 

 

 

2

生物

必修

 

2

 

 

 

 

2

技术

通用技术(必1

 

2

 

 

 

 

2

艺术

歌唱

 

 

1

书法

 

1

 

2

体育与健康

 

1

 

1

 

2

选修Ⅱ

校本课程(一)

2

 

 

2

研究性学习

主题:

评价:

指导教师:

3

社区服务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社会实践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2

综合素质评价

项目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等第

 

 

 

 

 

 

突出

表现

记录

 

评语

 

 

 

班主任: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期表)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班级    姓名      学籍号    


科目

    高二     年级第      学期 修习模块与学分

学期

总评

学分

合计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中)

学分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末)

学分

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

 

2

语言运用与创新

 

2

 

4

外语

选修⑦

 

2

选修⑧

 

2

 

4

数学

2-2

 

2

2-3

 

2

 

4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选修3-3

 

2

 

 

 

 

2

化学

 

2

 

 

 

 

2

生物

 

 

 

 

 

 

 

 

技术

通用技术(必2

 

2

 

 

 

 

2

艺术

歌唱

 

 

1

书法

 

1

 

2

体育与健康

球类选修

 

2

 

 

 

 

2

选修Ⅱ

校本课程(二)

2

 

 

2

研究性学习

主题:

评价:好

指导教师:

3

社区服务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社会实践

内容:

评价:好

指导教师:

2

综合素质评价

项目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等第

 

 

 

 

 

 

突出

表现

记录

 

评语

 

 

 

班主任: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期表)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班级  姓名   学籍号    


科目

    高三     年级第     学期 修习模块与学分

学期

总评

学分

合计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中)

学分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末)

学分

语文

八大家散文

 

2

 

 

 

 

2

外语

选修⑨

 

2

选修⑩

 

2

 

4

数学

4-2

 

2

4-4

 

2

 

4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选修3-5

 

2

 

 

2

 

2

化学

 

2

 

 

2

 

2

生物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球类选修

 

2

 

 

 

 

2

选修Ⅱ

      

 

 

 

 

研究性学习

主题:

评价:

指导教师:

3

社区服务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社会实践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综合素质评价

项目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等第

 

 

 

 

 

 

突出

表现

记录

 

评语

 

 

 

班主任:      年 月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期表)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班级  姓名  学籍号 


   科目

    高三     年级第     学期 修习模块与学分

学期

总评

学分

合计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中)

学分

模块/专题名称

成绩

(期末)

学分

语文

 

 

 

 

 

 

 

 

外语

选修⑾

 

2

 

 

 

 

2

数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球类选修

 

2

 

 

 

 

2

选修Ⅱ

      

 

 

 

 

研究性学习

主题:

评价:

指导教师:

 

社区服务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社会实践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综合素质评价

项目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等第

 

 

 

 

 

 

突出

表现

记录

 

评语

 

 

 

 

班主任:          

                

 

 

 

江苏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总表)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班级       姓名      学籍号      

 

 科目

高一上学分

高一下学分

高二上学分

高二下学分

高三上学分

高三下学分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语文

 4

 

 4

 

2

2

 

4

 

 2

 

 

外语

 4

 

 4

 

 2

 2

 

 4

 

 4

 

 2

数学

 4

 

 4

 

 2

 2

 

 4

 

 4

 

 

政治

 2

 

 2

 

 2

 

 

 

 

 

 

 

历史

 2

 

 2

 

 2

 

 

 

 

 

 

 

地理

 2

 

 2

 

 2

 

 

 

 

 

 

 

物理

 2

 

 2

 

 

4

 

 2

 

 2

 

 

化学

 2

 

2

 

 

 2

 

 2

 

 2

 

 

生物

 2

 

 

 2

 

 

 

 

 

 

 

技术

 2

 

 

 2

 2

 

 2

 

 

 

 

 

艺术(音美)

 2

 

 2

 

 

 2

 

2

 

 

 

 

体育与健康

 2

 

 

 2

 

2

 

 2

 

 2

 

 1

选修

 2

 2

 

 

研究性学习

 3

 3

 3

 3

 3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2

 2

 2

 

 

学分合计:164

必修共   95   学分

选修Ⅰ共 61 学分

选修Ⅱ共 8 学分

综合素质评价

项目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等第

 

 

 

 

 

 

突出表现记录

 

 

校长:                 学校公章:                        

   

                       

 

 

终审:hazx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