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校本研修支撑高品质普通高中建设
我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全面、协调、可持续”新型科学教育观,秉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办学理念,围绕“家长向往的育人殿堂,师生留恋的精神家园,高校公认的人才基地,同行信赖的合作伙伴”的办学目标,坚持高品质高中的办学定位,切实加强校本研修工作,学校被表彰为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南通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校”。
一、坚持“三个到位”, 加强组织领导
1.领导重视,规划到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由吕建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杨斌副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工作指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成立由教科室牵头、各处室参加的校本研修工作小组,负责制定计划,设计活动,辅导教学研究。实施“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各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成员”的分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环环紧扣。坚持规划先行,有贴近实际的校本研修工作规划、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教师个人专业研修发展规划。
2.健全机构,管理到位。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制订了校本研修实施、考核、奖惩和管理制度,建立了校本研修方案审查制度、立了校本研修过程指导制度、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制度,解决了校本培训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校本培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加强过程管理。教研室加强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资料、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教务处和各个教研组每学期都有培训计划和工作总结,各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有活动记录,多形式反馈工作进展状况。各年级、学科组每周开展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定时间、定地点确保活动的常态化。学科备课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活动组织实施,定课题、定主发言人等。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3.经费支持,保障到位。秉持“为教师的幸福成长铺路”办学理念,注重教育科研,积极创设研修平台,提升研修品味。教师研训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专项开支,近三年教师培训经费均超过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8%。学校对教师学历进修与外出学习在时间与经费上予以保障,对参赛的论文、优质课、优秀案例、发表的文章均实行奖励制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培训学习,每年有10位左右的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学术讲学活动,近三年学校先后有38位老师参与校际交流任教、支教和离岗研修,占教师总数的17.6%。外派教师出国学习进修,先后选派4位老师去英国、2位老师去加拿大、2位老师去美国、3位老师去澳大利亚、3位老师去德国参加培训、研修和交流。
二、完善“三大机制”,营造浓郁氛围
1.完善新教师培养机制。最好的教育是引领,最好的管理是示范。无论是新分配的老师,还是刚调进的老师,学校采取“师徒结对”形式,通过“青蓝工程” 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互拜互学。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全过程辅导;在现代技术等方面,青年教师是师傅,全过程参与。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鼓励年轻教师上交流课、汇报课或研讨课,并及时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认真的评课议课,指出优点,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每学年召开阶段性师徒结对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并通过“三字一话”、论文、说课、演讲等比赛活动评选优秀师徒。青蓝工程,让海中精神得以代代相传,我校吴明山、丁颖老师被评为南通市“青蓝工程”优秀师徒,吴斌、卢丛生老师被评为海安县“青蓝工程”优秀师徒。姜海娟、苏俊等多位新教师在多项活动比赛中赞露头角,取得喜人成绩。
2.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重视教师业务潜力的提高,想方设法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平时参加外出学习,学校帮忙调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组织讲座或示范课,让骨干教师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带动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加强名师培养工程建设,以提升教学品位为追求,以教育科研为载体,将有共同教育理想和追求、有相同学科专业背景、有发展潜质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地建设创新型、建构型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目前学校有由钱俊元、杨斌、董裕华、王忠四名特级教师分别主持的海安市名师工作室,以张晓燕、崔军、王维国、谢健波为领衔的校级名师工作室。强化过程量化考核,根据市有关名师考核意见,对现任的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加强过程管理和履职考核。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批批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明晰的教学主张、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研究能力优秀教师群体。
3.完善校本研修评价激励机制。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要由传统灌输式教学向“问题引领式”教学过渡。学校利用微型课题周期短、切口小的特点,鼓励教师以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抓手,以反思教育教学的行为为途径,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目标,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问题引领式”教学为抓手,以撰写教学反思为突破口,切实开展微型课题的研究,做到对教育教学中出现问题有思考,分析问题有调查,解决问题有策略,结题之时有成果,引领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为教学而研究”,营造“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教育科研氛围。在微型课题研究的推动下,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水平不断提高,省市级课题的数量不断攀升,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吕建校长主持研究的综合素质评价系列课题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用成长记录平台解决综合素质评价难题的实践”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借力互联网+解决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性难题”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优秀校长奖,2018年“评价育人:依托成长记录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获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采用“三大模式”,提升培训效果
1.案例培训模式。以学科组为主体,成立校本研修共同体,每学期采用同课异构、接力课等方式,聚焦典型课例,解剖麻雀,举一反三,研讨教学改进。采取“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要求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培训后写出学习汇报材料,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分享交流学习心得,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2.集中培训模式。每年举办“师德修养”“课程改革”“教学研讨”“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培训”等专题培训活动。每年开学初对全体教师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每年7月举行教育科研讲座、境外考察报告、青年教师优课教学展示与研讨等校本培训系列活动,每年8月对新教师举行岗前培训与电子白板使用培训,每年9月举行班主任培训会暨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每年4月和12月举行“345”高效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倡导广大教师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标准,积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采用专题讲座、集中研讨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邀请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冯卫东教授为全校教师作《写作是教师最好的专业自修》专题讲座,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疑难和困惑,进行“临床会诊”。
3.自主研修模式。组织教师制定个人研修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找差距,自挖潜力,有计划推进专业发展。开展读书活动,每个老师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计划地阅读书籍,联系教学实践,每学年撰写不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每学年组织一次心得交流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在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高品质高中是我们的时代使命。尽管我们在校本研修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社会期待、上级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问题即课题,思路即出路,我们将对标找差,攻坚补短,推动校本研修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学校办学品位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