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之我思系列(十一)——关于新方案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方案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生物组 陈 云
非常感谢各位能给我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对于新方案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之前全省已对新方案、新课标进行解读性培训,当时我还颇受触动;然而随着新方案的姗姗来迟,那份感触便被我渐渐遗忘。不过这两天听了杨校、董校、吴校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吴刚教授的专题讲座后,对于新方案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昨天吴刚教授也讲了:高考目前仍是高效而公平的筛选机制,所以说对于新方案、新课标实施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首先想到的还是考试会如何考?我又该如何教?学生又该如何学?
对于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吴教授的“高品质高中建设的8个要素”中的3个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凸显办学理念支撑育人目标的课程体系”,二是“通过持续专业发展形成的优良教师队伍”,三是“面向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深度学习行动项目”。
对于课程体系的建设,新方案下的课程设置与以前相比还是有较大区别的。以我们高中生物学为例,之前是3+2个模块,如果参加小高考,那么就考前3个模块;如果参加高考,则5个模块都要考查。鉴于老方案已实施较长时间,所以对于我们整个教研组来说,无论是小高考还是高考,所要考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可是新方案、新课标中,高中生物学必修课程只有2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则有3个模块,选修课程也有3个模块。就考查范围的广度而言,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在原有基础上稍作调整;但是对于选修课程的设置,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我们又可以开设出哪些有特色、有价值的选修课?就考查范围的深度而言,各个模块的具体要求又是怎样的?必修课程是否等同于小高考?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否等同于高考?与其相比,难易度又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去把握各个考查知识点的教授程度?换句话说,就是今后考试会如何考?昨天吴教授讲座中关于“应用题与情境化命题的差异”的讲解,我觉得需要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毕竟考查方式不会脱离培养目标,昨天杨校与我们分享的《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有相关信息。
要想把这些问题很好的解决,我觉得就要说到第2个要素,即优良教师队伍的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说无论什么时候,自主钻研、自我提升都很重要,尤其是新方案实施伊始,我们更要下大工夫、花大精力去钻研新方案、新课标,从而为新方案下的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今天上午吴校所提到的新方案、新课标下的习题的选择和编写问题我觉得很需要我们去钻研。还有昨天吴教授为我们展示的6组“不要问 而要问”也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在反思在我的课堂中出现了几个“不要问”的提问方式,又有几个是“而要问”的方式,思考后发现优秀教师的目标对于目前的我来说仍然任重而道远!后来吴教授所提供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7种基本途径”、“教师专业成长目标和活动”,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不过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就拿我自己来说,对于我目前所取得的所有小小成绩,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我们整个生物组乃至整个学校的帮助,所以说新方案、新课标下的具体教学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我觉得这不仅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个人发展问题,还应该是整个教研组思考的问题,毕竟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那么新方案下学生又该如何学呢?吴教授所提的“深度学习”让我耳目一新。从“深度学习”的6个素养维度来看,无不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们高中生物新课标中的4个基本理念: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知识不等于能力,不在于得到,而在于学会思考和行动,行动改变命运。就我们高中生物学而言,其实只要掌握了几个基本观点,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那么学生的深度学习又该如何开展?关键能力又能怎样形成?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新方案、新课标下再思考的问题。
新时代,新要求,新方案,新课标,教育该何去何从,我们的教学又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以上只是我个人对于新方案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
[名师点评]
陈云,中共党员,在职教育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南通市教坛新秀,海安市青年岗位能手。曾获江苏省高中生物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南通市高中生物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南通市高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二等奖等奖项。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成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于《生物学通报》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课的教学设计》,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全文转载。她的课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生物教研组长 周洵)